一、围绕课文重点,设计预习提纲
“先学后教,在课堂上训练。”它的意思是学生先自学知识,然后由老师教,然后在课堂上巩固和改进。所以,先学什么,有一个提示,这个提示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预览大纲。例如,作者在教授古代诗歌时设计的预览大纲通常是:①阅读。阅读古诗。可以放声自由阅读,读准字音,读清诗意,读出节奏,注意句末诗韵。②思考。注意对关键词的理解,思考诗意,弄清大意。③讨论。同桌互议,用自己的话说诗意,提出疑难,想象和理解诗意的意境。④背诵。朗读,背诵。⑤写。默写。⑥诗意的整体感知。⑦使用。回顾预习过程,用这个过程学习古诗。
二、养成习惯
预习习惯是学习习惯中的一个重要习惯。预习课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阅读、思考、写作”的习惯。阅读课文是感受课文的一种手段,思考课文是对课文的理解和感知,写作经验和经验是阅读和自己经验的融合。记录阅读的感受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和习惯。坚持定期预览和制度化是培养学生良好预览习惯的关键。
3、及时检查、评价
学生的预习要及时检查和评价。我们还应该灵活掌握预习和检查的方法。你可以在课堂上通过提问来检查;你可以看学生的预习笔记;你可以给学生一些小问题来回答;你可以在讲课的过程中检查一下。同时,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适当的评价,以评价促进预习,以评价增加效果,以评价引导习惯。比如预习“示儿”这门课,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查,以小组长为领导,以老师为总教练进行评价,这样上面的场景就会出现。一般来说,每节语文课,我都会留出一定的时间来测试预习效果。通过单词听写、连词听写、句组听写,测试学生的音词句段知识、阅读理解能力和背诵能力。通过小组报告,我们可以预习我们所学到的,我们想到了什么,关注困难和亮点(精彩的课文),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语言概括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四、努力让家长参与预览指导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必要补充,是一种不可替代的力量。此外,大部分的预览都是在家里进行的,所以我们应该努力让家长参与预览的指导。也就是说,家长要抽出时间检查孩子的预览完成情况,在有能力的情况下给予适当的指导,提醒家长善于发现孩子在预览中的每一个小进步,并做出充分的肯定,不要总是在孩子身上挑毛病。当孩子的预览出现问题时,家长应配合老师耐心地进行教育和指导。
学生的预习水平与教师的指导密切相关。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预习是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动性,努力实现相互合作、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使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相互学习,取得相互补充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全面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