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新途径
(1)小学语文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学生必须服从作为知识教学者的绝对权力。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觉得学习是一项被迫完成的任务。新课程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倡导建立“积极参与、愿意探索、交流与合作”的新学习方式,这也是实施新课程的核心和关键之一。要创新小学语文教学,首先要更新这一理念。
首先,教师要实现师生观的四个转变:从学生服务教师到教师服务学生;从学生围绕教师,到教师围绕学生;从学生到课堂活动的主人;从教师在舞台上表演(拉大提琴)到导演或指挥。简而言之,它应该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二是教学观念要实现六个转变:从只研究“教”到同时研究“学”;从“教决定学”到“学决定教”;从“只研究教法”到“同时研究学法”;从“教法决定学法”到“学法决定教法”;从“只研究教学过程”到“同时研究学习过程”;从“教学过程决定学习过程”到“学习过程决定教学过程”,简而言之,从“教学”到“学习教学”。
(2)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和好奇心
“如果你教得无聊,你就不会快乐地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入门的向导。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佳刺激是对教科书的兴趣。”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学生最好的。”现代教育实践也充分表明,培养良好的兴趣是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重要环节。然而,学习兴趣并不是天生的,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进而创造性地学习,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在汉语教学中,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本身的内在乐趣,根据现代小学生活泼、开朗、天真、好奇的特点,激发他们对汉语学习的兴趣。
比如在教小学语文第一册第九课《影子》的时候,我用谜语引出了这个话题:“你有,我有,他有,黑黑头,灯前月下跟你走,但是从来不说话。”孩子们都饶有兴趣地猜测。有人说蛇,有人说苍蝇,有人说影子。整个课堂非常活跃。接下来,我通过学生回答的谜题引出了这个话题:“是的,是影子。孩子们真的猜到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是影子。”这样,基本上全班同学都参加了,愉快地进入了新课。
(3)强调阅读,把握语文教学的主旋律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训练。语文课文都是文质优美、语言优美的文章,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好材料。语言的内化主要取决于阅读。在反复阅读和背诵中,单词、句子、段落和文章可以顺利进入学生的语言仓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欣赏能力,有效提高学生在阅读中运用语言和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每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注意朗读和默读”,让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感性地朗读课文”。但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注重分析文本内容,阅读训练往往被忽视,学生阅读文本唱歌、阅读、阅读错误、阅读错误现象非常普遍,让人感到非常不舒服,就像机械完成任务一样,失去了阅读文本带来的艺术理念和魅力。为了正确引导学生朗读,激发学生的朗读感情,促进学生的朗读训练,教师可以预设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毕竟,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可以自由阅读,给学生时间和自由,让他们体验和表达自己。我们可以反复尝试和阅读语调、速度和感受,不受集体约束。
(4)利用媒体感受语文教学的现实性
现代教学媒体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各种教学媒体的形状、光、音、色等信息输出功能,立体刺激学生参与各种感官的认知活动,使抽象变得具体,使复杂变得简洁,使不可见变为可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简洁生动的句子,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迷人的深刻意境,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但是学生的理解是不同的,效果是非常不同的。俗话说:一见钟情总比一见好。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学生将在视觉上体验身临其境,语言与形象的结合将为学生的思维插上翅膀。
例如,在教杜甫的《绝句》时,首先投影和展示背景、蓝天、清澈的河流和草堂,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当教第一句“两只黄莺唱绿柳”时,然后放录音,学生们欣赏绿柳上活泼可爱的黄莺的姿势,同时听黄莺优美的叫声,很快就理解了这首诗。在学习“一行白鹭在天空中”时,随着老师生动的叙述,一行白鹭在蓝天上自由飞翔的愿景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感觉身临其境。大大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
(5)注重实践,多方面实践感知语言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无非就是一个例子。然后,用好的例子教学生学习方法后,下一步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和提高。例如,当教学版第四卷《寻找春天》时,我让孩子们扮成小燕子,跟着描述春天的歌曲《小燕子》去大自然寻找春天。同时,展示了一些描绘春天的课件,孩子们都拍着“翅膀”,在天空中飞翔。音乐停止了,我问孩子们:“你刚才看到了什么?”“我看见柳树和小草发芽了,”他们说。“我看见桃树、李树开花了,好美啊!“那你听到了什么吗?”“我听到春风在轻轻地唱歌。“我听到鸟儿们欢快地唱着。“那你觉得春天怎么样?你能用自己的话说春天吗?孩子们说:“春天来了,温柔的春风轻轻吹,春雨细细地下,柳树发芽,草绿,燕子飞回来,布谷鸟叫,梨花、杏花、桃花盛开。春天的风景真美啊!“学生的热情得到了充分的调动。通过唱歌、表演和说话,他们完全把学习当作一种游戏。他们学得很开心,也很容易学习。他们还大胆地展示了自己的阅读感受,并重新创造了课文。
(六)语文教学生活化
汉语起源于现实生活,所以生活中充满了无限的汉语知识。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校园和家庭生活现实,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文与我们生活的相关性,感受到学习语文对自己的重要性。
例如,人民教育版的第二卷《美丽的道路》,重点是让学生知道保护环境,每个人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良行为会破坏美丽的环境。大多数一年级的学生都没有意识到垃圾来自哪里。所以,我让孩子们做一个调查,调查的内容是:(1)我们来学校的路很漂亮吗?(2)路上的垃圾是从哪里来的?(3)你将来会怎么做?孩子们对调查感兴趣,更具体地了解我们生活的环境和自己是如此重要,都说从我开始,保护他们生活的环境卫生,不再乱扔垃圾。孩子们在学习中参与了生活,对学习更感兴趣。
(7)打破学科界限,优化教学资源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集多学科知识于一体,语文教学空间广阔,语文知识包罗万象。仅仅依靠语文课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引导学生拓展语文学习知识的渠道,积极开展多学科知识协作教学,丰富视野,开阔视野。
例如,在教授“说茶”课时,充分鼓励学生收集“茶”材料,学生可以从多学科的角度理解“茶”的概念。
总之,为了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必须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实践和总结,完善和更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熟练运用教学方法,给学生更多的锻炼和实践机会,让他们在自主研究和讨论中学习、进步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