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教育论文

传统小学语文教学观念的弊端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学什么、怎么学、怎么做都是由老师决定的,学生很少有自主权。《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是小学教育教学的主要课题之一。


传统小学语文教学观念的弊端


由于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传统小学语文教学在教学理念上存在诸多弊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过于注重学生集体的整洁和表演。在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按照教师事先设计的路线进行的,课堂观察的目光都集中在教师身上。课堂成为教师的主角,学生成为观众,只需要倾听和记录,课堂保持严格的课堂秩序。


(2)忽略了学生的感受。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在“实施双基础”时,往往忽略了其他,使许多响亮的素质教育口号成为空谈。传统语文课以语文成绩为评价标准,只能在传授语文知识的框架内找到和探索可能的发展。学生的个性被忽视了。


(3)学科之间缺乏沟通。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上,学生接受一个封闭的语文学科体系。语文与其他学科一般不沟通、不渗透、不合作。课堂活动注重语文内部的原理和逻辑发展,使学生在应用中难以摆脱知识分离和整合。


(4)学生缺乏自主权。传统的教学方法,总是问问题,学生回答。虽然个别开明允许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他们不理解的问题,但遗憾的是,问题提出后,教师只是用自己的力量逐一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而不是给学生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从长远来看,学生的问题意识往往处于萌芽状态,或只停留在初始阶段,不利于学生真正意义上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5)重结果,轻过程和方法。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满堂灌”,让学生完全接受语文知识体系,只灌输前人在“教学”过程中的研究成果,即现成的结论。通过机械模仿,学生解决了语文创作较低的问题。整个教学过程难以体现一种“主动、自主、创造性”的学习。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