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信息技术和大数据的快速发展对学校教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特别是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既有一定的联系,也有一定的差异。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差异,并进行有机的整合。因此,如何有效地实现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已成为小学教育的关键问题。
1、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一些小学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同。虽然他们非常重视德育,但他们并没有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重要内容,不利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这就要求学校在开展德育的过程中,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重要组成部分,既要高度重视,又要开展有效的教育教学创新,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推动心理健康教育进入科学轨道。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学校、德育工作者和教师都应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不可或缺的教育内容,积极探索和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推动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小学生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在德育过程中,教师必须更好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一些学生的心理不健康倾向,要及早发现、引导、教育和解决。另一个例子是,学校应该为心理健康教育创造更有利的硬件和软件条件,同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德育教师的专业素质,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小学生身心发展需要成熟,缺乏良好的抗挫折能力,不善于发挥主观能动性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因此,教师要耐心倾听学生内心的苦恼,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学生面临的问题。此外,教师要更加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师生观和学习观,与学生处于平等对话的位置,充分掌握学生的性格特点、心理压力和学习习惯,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此外,教师要注意转变自己的角色,从以往的教学领导转变为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以亲切温和的语言和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无负担地与老师沟通,从而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融合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