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加强实践教学活动
在德育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通过课堂渗透德育和实践教学。首先,教师要采取适当的方式,将如何与人沟通融入实践教学课堂。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和性格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心理调查来分析和研究学生的心理状况。最后,W校要开设心理健康指导等课程,全面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此外,教师要走进学生生活,加强实践教学,在实践中渗透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比如“快乐少先队员”这门课,可以带领学生做志愿者,打扫校园卫生和社区卫生,让学生体验奉献精神;或者老师以“我和规则交朋友”为主题,让学生在不同情况下做出选择,区分什么是勇敢,什么是鲁莽,什么是规则。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思想素质,也提高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心态。
二是借助多种手段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效率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整合也要注重提高整体效率。在基础教育创新趋势明显的背景下,借助多元化的教育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创新也是不错的选择。例如,小学可以选择具有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特点的实践活动作为创新教学的选择。通过定期开展一系列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可以更好地展示相应活动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属性。学校和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表现,评估实践活动的成果,也可以发现他们在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融合方面的优缺点,这对后续整合教育的尝试也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在现代教育中,提高德育效率的方法有很多,如语言启发、行为纠正、情感关怀等。然而,在小学生的培训和教育中,仅仅使用这些方法是不够的。只有在此基础上,从心理教育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德育,才能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小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