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素质教育已成为教学的重要目标。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为了全面发展,提高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音乐教学是全面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合唱教学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小学音乐课堂上科学采用合唱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挖掘他们的潜力。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合唱教学可以合理采用,为实现小学音乐教学的最终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现状
歌唱教学存在三个突出问题:一是合唱音调不准确,独唱严重跑调;二是小学生缺乏歌唱知识和技能;三是教师过多的语言教学指导破坏了音乐欣赏的完整性。
(1)教学资源匮乏,轻视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性
由于教学资源有限,大多数学校不重视音乐的重要性,传统和陈旧的教学理念直接影响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过程。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学生的个性和全面发展,只是片面追求入学率,盲目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于缺乏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很少为学生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教学内容没有创新新颖,只是按照教材内容,不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导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2)合唱音调不准确,独唱跑调严重
造成这些现象的第一个原因是有些人很难找到正确的声音,唱完上下句就很难了。有些学生不能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比如学生知道如何调整自己的声音,但是唱出来有很大的问题。歌唱教学中音准问题严重,使得学生的歌声缺乏美感,音准问题得不到解决,难以唤起学生美好的情感体验。从长远来看,音准问题也会让学生对歌唱失去兴趣。第二,老师对学生歌唱音准的关注度很低,面对学生歌唱时音不准确缺乏有效的方法。有的老师认为这样的音准问题很正常,就忽略了;然而,有些老师关注音准问题,但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案,所以他们跳过去了。在歌唱教学中,邀请学生独唱的机会少,测试少,给学生唱歌的时间不够。导致学生在歌唱时对准确音高的心理感知能力和控制声音的能力不够强。
(3)缺乏歌唱知识和技能
中年阶段(3―六年级)是小学教学的重要阶段,学生逐渐理性,掌握知识从感性到理性,唱歌教学不仅结合阅读知识,还要求学生逐步掌握和运用呼吸方法、技能等知识,从三年级进入合唱教学,要求学生对节奏和曲调有更准确的把握。
(4)教师过多的语言教学指导破坏了音乐欣赏的完整性
在音乐欣赏教学课程中,大多数教师只播放一次音乐,问学生问题,不时插入学生体验音乐,干扰学生的音乐体验,破坏音乐欣赏的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