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教育论文

充分利用学科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计算机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目前,在教学实践领域,虽然人们对兴趣培养的认识重要性一致,但由于兴趣培养作为一个全面的教学目标,过于笼统和抽象,教师在选择学习兴趣的培养方式或制定教学策略时仍然感到困惑。在教学理论领域,从技术操作层面系统讨论小学生计算机学习兴趣培养的研究并不多见。本文拟从制定兴趣培养教学策略的基础出发,提出一系列科学、有针对性、可操作的有趣教学策略,为小学计算机兴趣培养的教学实践提供指导和参考。


充分利用学科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每门课程都有自己的特点。只要老师善于探索,总能找到很多能引起学生兴趣的东西,计算机科目也是如此。与其他学科课程相比,小学计算机课程具有操作性强、趣味性强、应用性强的特点。要培养学习兴趣,教师首先要牢牢把握这些学科的特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传统学科课程过于注重知识教学,基本遵循“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违反了小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甚至可能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计算机教学想克服这种传统模式的缺点,就不应该重复同样的错误,而应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可操作性,采用从“理解计算机”到“学习计算机”的模式。例如,在第一节计算机课上,按照传统教学模式组织教学的教师通常先教计算机基础知识,然后让学生了解和接触计算机。但是,如果采用“先知后学”的模式,就可以突出计算机课程的操作特点。老师可以把学生带进机房,在讲述了一些基本的计算机维护知识后,引导学生思考:“你面前的机器是什么?”“你知道它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吗?“按下POWER键,你能听到什么,看到什么?“等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了解主机、键盘、显示器、驱动器、开关等主要操作部件,以及开关操作。这样,教师就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参与,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轻松开始计算机学习。


总结


总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享受学习的乐趣,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形成技能,是小学计算机趣味教学的最终目标。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将现代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大胆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实现小学计算机趣味教学,为培养复合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