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教育论文

了解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

了解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


在学校里,集体荣誉感包括班级集体荣誉感、学校集体荣誉感。集体荣誉感是一种道德情感。集体荣誉感也是一种积极健康的心理表现。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体现在愿意为集体贡献、履行义务、争取荣誉甚至牺牲上。班级是参与学校日常活动的基本单位。学校开展“文明班评价”活动、各类比赛活动、各类评价活动,是班级之间的竞争活动,“第一”、“文明班”等集体荣誉称号需要全班同学努力争取,班集体荣誉感来自每一个学生[3]。教师要善于运用集体力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当一个班获得“第一名”、在“文明班”等集体荣誉称号中,除了证书外,学校还会给予一定的奖品或奖金,校长会把这些奖品分发给班上的学生。如果是奖金,校长会用这些奖金在班上开一个“大型食品会”。勇争“第一”、“文明班”等荣誉激励着学生。因此,当他们的班级受到表扬和奖励时,他们会表现出快乐和自豪。心里想,下次一定要继续努力。当他们的班级集体受到损害和批评时,学生们会表现出不快乐,甚至羞愧的表情,认为我们下次必须为之奋斗。同样,学校集体荣誉感也是由班级集体荣誉组成的,需要全体师生共同维护。因此,学校开展了一系列以“知识与实践教育”为特色的校本活动,如结合“主题课外阅读”活动、体育花样跳绳节活动、手写报纸评价活动等。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评价活动,促进师生集体荣誉感的形成,学校的集体荣誉感也在这些教育活动中形成。校园里悄悄形成了一种做坏事、做好事、大大小小的好氛围。在这个“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大集体中,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自然会逐渐形成。


每天,各班值班学生认真打扫干燥区,学生自觉保持教室和校园整洁。爱护花草树木,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等。不要做任何损害集体荣誉的事情。我们应该互相尊重,学会合作。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不追逐校园,不打架,看到老师主动问好礼物,衣服整洁,戴红领巾,集中听力,放学排队有序等等。这些看似平凡的小事,都是学生在集体荣誉感精神的影响下自觉遵守的表现。集体荣誉感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动力。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