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学生德育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基础教育,是培养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格公民的起点。在德育重要性日益突出的新形势下,要明确认识到教师是学生德育的主要承担者,尤其是小学生。在这一点上,教师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如何在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德育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德育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对学生的德育要求是规范学生的行为,而规范小学生的行为就是认真贯彻小学生的守则。对于小学生来说,德育也是分阶段进行的。语文教师要根据语文教材的内容突出德育各阶段的重点。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时,我非常注重从理解入手,让他们知道自己是中国人,国旗、国歌、国徽、首都等等,了解少先队的基础知识。在教中年级的时候,我非常重视教授学生国家和民族知识,让他们明白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快乐学习和生活,让他们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在教高年级语文时,我非常重视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国家、性质教育和党的方针政策教育,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教育。这使得德育与语文教学紧密相连,从不脱节、连贯地实施。
二、课堂教学是学生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
课堂是我们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在课堂上,学习内容要与现实相适当联系,让学生想象自由,发挥思维,联系当前社会背景。通过大家的讨论,总结课文要表达的内容。通过课堂讨论,学生可以自然地掌握课堂知识内容中所包含的德育真理。比如在体育课上,在体育训练中,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来学习体育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顽强的奋斗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从小培养刻苦奋斗、不怕失败的顽强奋斗精神。
事实上,学校的各个学科都包含了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学生对道德知识的理解逐渐从表面理解转变为内在本质理解。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实际生活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不仅知道这样做的原因,而且知道如何去做。让学生与自己进行比较,采用小组讨论等方式,满足学生交流思想的欲望,通过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产生良好的道德教育效率,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
三、德育工作应渗透到学校的具体活动中
为充分发挥德育养德的教育作用,我校积极探索灵活多变的教育方法,
在师生中开展了各种活动。组织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引导学生从事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德育扎实有效。让学生在活动中增进感情,获得友谊。通过一系列活动,我们可以和谐共处,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形成良好的校风。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它是学校教育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紧跟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注入新鲜血液,才能真正发挥其教育效果。为了让德育进入学生的心中,我们充分利用各种节日庆典、班会、国旗演讲、黑板报、校外德育基地等,不失时机地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自觉地将道德意识转化为道德行为.
总之,学生的道德素质从零开始,从低到高逐步发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效地开展小学生的德育工作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我们的德育工作仍然需要不断探索。在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将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我们有信心和决心更好地开展学校德育工作,进一步推动学校德育工作取得更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