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化,教育科研的作用和功能日益突出。一些教师开始意识到提高科研素养和能力的重要性,能够积极参与和参与教育教学研究,努力成为研究型、创新型教师。然而,一切都是相对的。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科研意识薄弱,教育科研积极性不高,科研能力不够强。
目前,许多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县、农村中小学)的教学工作可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平。在学生眼中,他们是一位知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受欢迎的好教师。然而,这些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在十年甚至几十年内都没有一两篇自己的科研论文或一两篇自己的科研成果。因此,他们不能反思自己的教学经验,也不能进一步提炼和升华自己宝贵的教育教学经验。从长远来看,肯定不利于教师的成长、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育科研能力是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教育科研能力是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的能力,是指研究者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科学系统的方法研究教育问题,探索教育规律,促进教育改革发展的能力。
(1)时代的发展要求教师具备科研能力
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教育的深刻历史变革,这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中小学教师只有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才能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创新和探索教育方法,迎接挑战,实现超越。
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教师越来越觉得教师自身的素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新的课程标准不仅对课程内涵进行了新的阐述,而且从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和教育组织形式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更加关注“教育”。简单地把教师当作自己的职业,定位在知识传播者和传播者的层面上,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教育和教学要求。教师必须从专业转向专业。走专业化的道路要求教师成为教育实践行为的研究者,将教师的工作定位为“教学与科研”的专业岗位。因此,我认为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和科研是非常必要的。中小学教师是当前义务教育的基本力量,其素质直接关系到中小学教育的质量。
在中国传统意识中,教师一直以“更多的知识”为基础。然而,当今社会知识的快速陈旧使得教师的知识容量越来越小,教师自身的知识信息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的许多知识来自媒体、社会和家庭,教师给孩子的知识在孩子的知识总量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此外,学生家长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周边高等教育群体的不断扩大,对教师岗位产生了巨大影响。也就是说,教师不能也不能再以“更多的知识”站起来。所有这些变化都要求教师改变现状,以全新的角色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接受。教育科研已成为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专业成长不可或缺的新生力量。教育科研足以让教师以全新的职业形象出现在家长和学生面前。
(2)教师的专业发展也要求教师具有科研能力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情感、社会责任不断成熟和完善的过程。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是指教师探索和创新教育问题的能力,是教师运用各种知识和经验,全面创造性地形成问题解决方案的能力。教师的科研能力使教师的工作更具创造性,是教师在专业工作中独立能力的最高表现形式,也使更多的教师成长为专家教师。专家教师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具有教育和科研能力。只有具有科研能力的教师才有意在实践中质疑和检查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反思、质疑和讨论教学实践,作为专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不断研究教育实践的信念和技能,愿意与其他教师或研究人员讨论教学实践活动。因此,教育科研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是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成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