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1、课题关键词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1、独立学习:是学生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控制的学习,具有自我制定学习计划、自我确定学习目标、自我设计学习过程、自我解决问题和自我评价的特点。
2、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分工明确的互助学习。它有明确的学习团队分工、复杂的任务和其他因素。
3、探究学习:是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基础的探究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表达、质疑和讨论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方式解决问题和困难。
二、了解“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是课前熟悉教材,借助工具书和实验仪器查找相关信息,简要记录疑难问题;在课堂上,学生报告他们的学习情况,清楚他们知道什么,他们想知道什么。对老师或同学提出的一般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课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完成作业,在社会活动中找到学习资源,拓展学习空间,验证知识能力。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注重独立思考,充分实现个人在学习活动中的独立价值。自主学习多用于解决一般问题。一般问题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学习最基本的环节,如汉语识字、写作、查找与课文相关的信息、理解单词和句子、初步理解某一段落的内容、以唱歌、表演等形式展示课文场景;二是难度较小的问题。在单位时间内,个人获取大量信息,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形式。教师在教学中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把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放在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