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教育论文

科学评价研究成果的科学评价

科学评价研究成果的科学评价


对高中生研究课程学习的评价,必须把握评价的过程性和全面性原则。


1、研究型课程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原则。


研究课程学习是一种看似“研究”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但本质上仍然是一种“学习”。这种活动更强调研究活动的过程,而不是最终的结果。


将研究过程分为五个阶段,即“预研究阶段”、“开题阶段”、“研究阶段”、“结题阶段”和“答辩阶段”。


预研究阶段是指学生在确定研究课题前进行的一系列学习过程。通过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与导师和其他学生沟通后,发现问题并确定研究课题。预研究阶段的主要评价依据是学生查阅数据的数量、质疑和答疑的质量以及他们的学习态度。


开题阶段是指学生在前期准备的基础上,将问题转化为课题的活动,其主要表现形式是形成开题报告,应包括课题的起源、研究计划和方案。开题阶段的评价主要是评价项目计划和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研究阶段是指根据项目计划实施的具体研究活动,包括数据整理、科学实验、社会调查、数据处理等。在研究阶段,要加强对学生研究过程的检查,重点评价学生是否严格按照项目计划完成研究工作。如有变化,应说明原因。


结论阶段是指将研究成果写入研究报告、论文或活动计划设计的活动。结论阶段重点评价研究成果的科学性、新颖性、应用性和清晰度。


答辩阶段是指研究结束后在研究小组内进行的答辩和更大范围的交流活动。答辩阶段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能否在一定时间内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正确回答相关专家的询问,评价学生与其他学生沟通时的态度和质量。


在“研究课程学习支持网络”的“成果评价”栏中,可以根据上述五个阶段的评价原则对每个学生研究课题的研究过程进行评价。当然,这五个阶段评价后还有一个综合评价。


2、研究型课程学习的综合评价原则。


研究课程学习的综合评价主要体现在参与评价的人员不仅包括导师,还包括学生本人、同一课题组的学生、其他老师和其他学生。综合评价也体现在评价范围内,涉及校内和社会两部分。除了组织校内师生参与评价外,还可以邀请社会相关专家对研究成果进行评价。


在“研究课程学习支持网络”中,教师和学生通过“成果评价”分别评价每个学生的研究成果,研究人员本人可以通过“研究课程学习支持网络”了解教师和学生的研究成果,也对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自我评价。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