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教育论文

Intel未来教育理念

自2000年以来,互联网未来教育培训已在多个省市进行,其教育理念逐渐被一线教师接受和应用于现实,部分教师也可以基于网络环境设计课堂教学课件,但由于是第一次接触,所以课件设计和选择有些不满意,本文根据自己对互联网未来教育的理解,提出开发基本互联网未来教育理念的方法和策略。在线教学主要通过在线课件进行,在线课件的设计和开发具有深远的意义。

Intel未来教育理念

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教师的思想。未来教育的核心内容是更好地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使计算机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充分有效地整合。其本质之一是让教师知道如何将“计算机应用于课程”的教学设计,即信息教学的设计。它启发我们从关注课件设计转向关注信息教学设计。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相对较少,只是给学生适当的提示和指导,让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积极发现、探索、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它关注学生对学习过程和解决问题过程的经验,提倡主题学习和合作学习,提倡独立探索和合作学习。过程模式如下图所示:

二、网络课件的设计依据

在开发网络课件时,首先要区分它们与普通课件的区别。在普通媒体课件中,教师主要投影课堂内容,通过现场语言、文本、身体、实验等方式进行教学;在线教学主要是学生活动,课件广播由学生独立控制,资源易于共享。参照网络未来教育的教学方法,比较当前教师的课堂操作和控制,主要参考以下因素设计网络课件。

1、网络课件的内涵

在网络教学中,课件是教学的主要手段和方法。它是一个或多个知识点相互结合形成的教学软件,是基于网络环境的具体体现。本文主要开发基于B/S(即web)的课件。学生通过IE等浏览器浏览网页,其主要内容可以在课堂上完成,可以作为课堂同步练习,也可以作为课后学生的强化和巩固。网络课件在服务器上运行,客户只需要使用浏览器进行访问,可以边使用边修改。相对来说,开发更方便,使用一般的网页编辑软件,比如Frontpage、Dreamweaver等相对简单的工具。应该说,面向Internet的在线课件是在线教学的主要手段和方法。教师开发、学生使用、教学和学习的课件以局域网为平台,但不限于局域网。

2、网络课件的特点

与以往的多媒体课件相比,网络课件更具网络性,基于WWW的课件可以通过网络技术、网络编程语言等手段通过网络传播。它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更多的人提供了在线学习、资源共享、在线交流和其他活动的机会,方便资源获取和合作学习,课件操作的主体也从教师转变为学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信息平台和自己的学习水平选择有意义的学习,通过教师提供的共享资源选择内容,将被动接受的学习转变为主动发现。此外,智能也是网络课件未来发展的方向,智能有利于优化网络教学,提供友好的界面,方便学生独立学习设计,实现双向互动,提高学习效率,使教学更加真实,智能网络课件增强教学互动能力,学生可以控制学习进度和过程,独立制定学习计划,大大提高学习者的地位,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热情。

3、网络课件设计中的“双主模式”

“双主模式”是以“教学”为中心的ID理论与以“学习”为中心的ID相结合的教学理论。前者主要基于奥苏贝尔的“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理论;后者基于建构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双主模式”理论与在线课件设计有内在联系:在线课件的情感特征完全符合“动机”理论,技术特征也符合建构学习理论。

(1)奥苏贝尔教学理论在网络课件中的应用:奥苏贝尔指出,有两种不同的方式来实现有意义的学习: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在网络课件的内容设计中,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可以结合上述两种方式设计教学内容。因此,网络课件的某些功能是取代教师在课堂上解释,但要简洁;另一方面,扩展基本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与他人的讨论实现有意义的发现。

(2)网络课件中建构主义的体现:“情境创造”、“协商会话”和“信息资源提供”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要求的学习环境的基本属性或要素。网络课件体现在实现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上,不是教师直接传授,而是间接通过课件教学,更能体现学生的中心地位。学习的重点不是被动地接受外部环境的刺激和知识的灌输,而是信息处理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

通过以上分析,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在网络课件中相辅相成。只有两种理论的有机结合,才能设计出适合网络课件,体现了“双主模式”理论对网络课件设计的指导价值。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