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是学校全面负责学生班级工作的教师。他负责全班同学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一般由思想觉悟高、道德素质好、文化知识广、教学教育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
班主任是班级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要把一个新组织的班级群体建设成一个真正的班级群体,班主任需要付出艰苦而创造性的劳动。他必须有序地组织全班同学,结合班级的具体情况,树立共同的目标,对学生进行各种教育。同时,要引导学生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使全班同学得到生动全面的发展。由于青少年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逐步形成道德品质的重要时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迫切需要班主任的正确引导和教育。
满足学生合理的道德需求,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
在班级管理方面,班主任要提出整体要求,不能太多、太细,这叫粗。一方面,这种粗糙是集体中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基本要求,有利于班级集体的形成。另一方面,也为所有学生在形成班级集体的过程中留下了创造和发挥的空间,有利于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正如英国斯宾赛在《教育论》中所指出的,“记住,你的教育目的应该是培养一个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需要别人管理的人。”“不安排,不当“指挥官”,让学生去做,让学生在中学工作,在中学工作,把班级集体作为他们除了学习文化知识之外培养各种能力的实验场所。但“粗糙”并不是放弃,让自己流动,而是花更多的精力,仔细观察每个学生,了解他们的特点、思想和需求,从而激发学生对某一方面活动的兴趣,充分发展他们的个性。细,是在粗框架下对粗的完美和丰富,也是因材施教、创造个性化不可或缺的。
多年来,我们经常将道德行为的质量归因于道德理解,而忽视了道德需求。事实上,人类道德行为的动机来自于道德需求,学生表现出的各种道德行为和道德能力都是由各种道德需求引起的。因此,如何在德育过程中满足学生合理的道德需求尤为重要。例如,当学生上三年级时,他们的自我表达欲望增强,有些人想成为小干部,展示他们的管理能力;有些人会画画,想展示他们的绘画能力;有些人善于表达,想给你讲故事等等。教师应尽量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废除“干部终身制度”,实施干部轮换制度,让学生“竞争工作”,让每个人都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