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教育论文

了解当前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是教育成功的前提

“教师应该是心理学家”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作为一名心理保健工作者,可能不是班主任的主要任务,但作为班主任,能否以科学有效的方式把握学生的心理,促进各类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的成败起决定性的作用。


不久前,有人预测心理疾病将发生在21世纪。相关调查显示,目前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比例也相当高。1998年,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对1782名中学生的调查显示,心理问题的比例平均为35.31%,明显问题的比例为16.72%。在担任班主任期间,笔者也深刻认识到,很多学生在行为表现上的各种异常,如活跃、多言、厌学、打架等,都不是简单的性格问题,而是心理问题引起的。因此,将班主任的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尤为重要。


了解当前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是教育成功的前提


经过长期观察,笔者认为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情绪极不稳定,喜怒无常。当他们情绪高涨时,他们学习热情高涨,与他人相处融洽;当他们情绪低落时,学习热情低落,很难与他人友好相处,甚至逃学、打架、打架。


    2、意志一般忧柔寡断,虎头蛇尾,自制力差,容易被暗示。当它情绪冲动时,自制力差,不能正确对待和控制自己,当外界诱因强烈时,很容易动摇。当你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生活中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你会表现出悲观、失望,甚至退缩,你的意志会崩溃,你会打破罐子。


    3、性格因素是中学生心理问题中比较典型的一种,一般表现为:(1)自私狭隘,经常为小事与他人发表意见,斤斤计较,长时间无法解脱,甚至担心;(2)傲慢自负,自以为是,看不起人,缺乏对他人的欣赏和尊重,挫折能力差;(3)自卑懦弱,孤僻不合群,忧柔寡断,顺从。


    4、青春期综合征。表现为:(1)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随着生理发育的发展,心理也发生了变化。有些学生有情感纠缠,情绪变得不安和易怒,有时感到孤独、忧虑和抑郁,被称为青春烦恼;(2)从某个时候起,他们很快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意志,负担不起精神课,被称为青春抑郁症,以及青春期幻想和所谓的“早恋”问题。


虽然这些主要心理问题的原因非常复杂,但由于中学生心理的可变性和可塑性、过渡性和动荡性,只要校长有针对性地正确指导、支持、帮助和教育,这些学生所谓的心理问题就可以得到纠正和调整。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