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职学生创业教育的几点建议
1. 允许高职院校试点自主招生,选拔招收具有创新潜力的学生
借鉴普通本科院校的自主招生模式,政府划定了自主选拔录取额度,高职院校以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评价,择优录取。在评价体系中,最重要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样,有些学生的分数可能不够某所学校的最低录取线,但只要符合自主选拔录取的标准,程序到位,学校也可以录取学生。
通过自主招生,高职院校不仅可以招收素质高于普通本科甚至分数高的学生,还可以招收分数相对较低的学生。这类学生对某些事物有强烈的兴趣倾向,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经过高职院校的培养和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他们可以更快地成长为具有创业精神、创造力和实践技能的高技能专业人才。
2. 提高办学资源,增强学生的主动实践能力
提高办学资源,给学生更多积极实践的机会,是加强学生创业教育的基础。
深化产学结合。政府和学校可以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参与专业教学计划、专业课程的制定,并定期与学生沟通,检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施情况。高职院校还可以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作为学生的实践指导教师,不仅可以激发企业的荣誉感和对学生的责任感,还可以让学生学习真正的知识。
实施教师培训计划。职业教育专业教师也应是职业实践者,定期派教师到企业一线学习,大力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高职院校应以“教师是否深入企业一线学习培训”为核心指标,纳入年度考核和专业岗位晋升。
政府、企业、社会基金和学校本身应加大对高职院校资金和实验设备的投入,在学校或企业建立实验教学中心,引导学生积极实践,有效加强学生实践教学,改变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现状。
3. 结合专业,加强学生创业教育
在专业教学中,教师应尝试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不断培养学生提问、独立解决问题、创新、协作和领导组织的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例如,在市场营销的教学中,可以开设企业负责人创业案例的讨论课。以36人班的市场营销讨论课为例。讨论规则如下:①案例讨论题没有标准答案,每发现一个创新点,记住小组总分5分;②学生每4人一组(共9组),讨论时间为30分钟;③讨论结束后,每组指派一名学生(轮流)上台发表案例讨论题答案,限时5分钟;④老师评论了15分钟。当学生发言时,老师可以记录学生的创新点进行评论。案例讨论教学可以锻炼学生的协同作战能力。同时,通过听其他小组的演讲,学生也可以自己判断是非,提高决策能力。通过分析和比较9组成员的创新,教师不仅积极鼓励有创新思维的学生,而且培养小组乃至班级的整体协作和创新精神。
教师还可以在工厂、仓库、超市、集装箱码头等场所设置专业教学课程,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接受创业教育。
4. 将创业教育引入学生的第二课堂
创业论坛是一种很好的教育形式。论坛可以灵活多样:一是邀请有一定成功创业史的国有、民营企业家和个体老板,尤其是校友来学校讲课;第二,请尝试创业但不一定成功的各个领域、各个阶层的人讲课;第三,让学生上台谈创业计划,进行虚拟创业;第四,在校内外提供一些机会,选择学生管理和管理一些创业实体。从而培养学生的创业理念或经验、抗风险能力和老板气质。此外,学校还可以自主举办或与其他院校、企业合作举办各种形势的创业竞赛,加强学生的创业教育。
十六大把“培养数千万专业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三个目标之一。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主要阵地,特别是高技能专业人才,必须重视学生的创业教育,丰富教育内涵,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为高职学生拓展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