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教育论文

高职院校引进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 高职院校引进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低潮,我国职业教育自2002年以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规模上看,高职院校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半。自1998年以来~2004年底,我国高职院校招生人数从54万增加到237万,学生从117万增加到596万,分别占全国高校招生人数的53.1%和44%;到2004年底,我国有1所独立的高职院校其中职业技术学院872所,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的60.5%。

“十一五”期间,高职院校将为社会输送11 100多万高职毕业生肩负着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艰巨任务。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才市场面临的新形势,扩大高职学生的职业发展空间,高职院校迫切需要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引入创业教育。

1.1 创业教育是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

2003年1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高技能人才是促进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工人队伍中的高技能人才是促进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

高技能人才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可以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变。因此,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前提是培养其创新能力,使其具有强烈的创业精神。创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符合党和国家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

1.2 创业教育有助于缓解高职学生的就业压力

目前,高职学生的就业压力仍然很大。一方面,高校的不断扩招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高职学生的就业机会。1998年至2004年,高校招生人数年均增长26.7%,研究生招生人数年均增长28.5%,成人高校招生人数年均增长14.1%。另一方面,社会上仍然存在着重视高学历、高学历的不科学用人观。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学历劣势压缩了高职学生的就业空间。

同时,高职院校的订单教育模式更注重培养“单位人”,而忽视了培养学生作为“自然人”的个体创业意识。因此,高职院校迫切需要丰富创业教育的内涵,教育学生更新观念,开展个体创业,即不仅要成为求职者,还要成为工作的创造者。

1.3 创业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规划职业发展

创业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就业,而且由于其丰富的内涵,还可以促进学生科学规划未来的职业发展,满足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的愿望。从更深层次考虑,一旦大量高职学生毕业后获得高质量就业,家庭教育投资回报满足或超过个人和家庭预期,不仅从根本上实现教育目标,而且激发家庭对高职教育的热情和信任,优化高技能人才培训和就业社会环境,促进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2.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内涵

在中国,创业教育应被列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准确追求和掌握机会的能力,最终实现“自我价值”。对于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应以帮助提高学生的职业规划为最终目标,主要包括“自然人”创业教育和“单位人”创业教育。

2.1 创业教育作为“自然人”

也就是说,个体户创业,做自己的老板。鉴于目前竞争激烈的就业形势,个体户创业应该是大力倡导的就业渠道。高职生要想成为一名成功的老板,就必须有敏锐的抓住商机、控制实践过程和在激烈竞争中生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应纳入创业教育。

2.2 创业教育作为“单位人”

“单位人员”是高职院校大力实施订单培训模式的实际结果。创业教育对“单位人员”也非常重要。1991年东京创业教育国际会议认为,创业教育对获得薪酬的人也同样重要,因为雇主或个人越来越重视雇员的创业精神、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技术、社会和管理技能。创业教育不仅是培养老板,更是培养大学生作为未来“单位人员”的开拓精神和创业人格,扩大高职学生在单位的职业上升空间,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