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资源观:开发的关键
课程资源观是人们对课程资源的态度和看法。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课程组织管理的变化,即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出台,一方面改变了教师只能使用课程资源的观念,确立了教师不仅是课程资源的用户,也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创新者,甚至是学生在课程资源开发中的主要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课程资源开发主体的多样性;另一方面,提高了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适应性。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开发不仅给了地方政府,特别是学校更多的机动时间和独立空间,而且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更新方面拥有更大的发言权和自主权,为教育经理与学校、教师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提供了平台,为改变单一僵化的课程管理提供了一个轻松的环境,也缩短了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距离,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此外,素质教育课程改革试图改变过去过于重视学科而忽视经验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倡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索、发现、交流与合作。这一变化必然要求学校开放教育教学,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校内外所有课程资源。因此,在新课程资源观下,课程资源要丰富、大量、开放。它以其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学生亲自参与等特点,给予学生各种信息和刺激,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这与传统的课程资源观完全不同。
然而,教师课程资源观的形成是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动态过程,是对课程资源认识不断深化、增长和更新的过程。首先,要深刻认识课程资源开发的价值取向。课程资源的开发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发展首先受益于大量开放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不仅是指学生在教育教学环境中客观存在大量的课程资源,也是指学生可以方便地利用这些资源,通过学生积极创造性地利用所有可用的资源,最终成为课程资源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课程资源的开发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课程资源的开发对教师提出了新的专业能力要求,要求教师具备课程开发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具备开发和选择课程资源的能力,以满足教学需要,学会充分挖掘各种课程资源的潜力和深层次价值。相反,如果我们不理解这一价值取向,盲目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成为教师和学生的负担,不仅不能促进教学,而且会阻碍教学。二是加强课程资源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理论工作者应通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积极引导教师了解课程资源,逐步形成新的课程资源观,促进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转变,最终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最后,对教学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教学日志、同事指导、研究小组等自我评价和合作总结的手段、方法和策略,分析自己的学习需求和学习风格,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教学风格;另一方面,教师应该知道如何利用基于研究的各种资源,如何在研究或有效实践的基础上追求新的知识和技能,不仅要学习教学,还要拿出自己的研究成果与他人分享,这不仅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新要求,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