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教育论文

外国德育的中国化

外国德育的中国化


我记得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以肯定开始的事情往往以否定告终,以否定开始的事情往往以肯定告终。现代市场经济具有较大的制度弹性、意识形态弹性、文化弹性和区域弹性,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和兼容性,既能吸收伊斯兰文化,又能吸收基督教文化;既能兼容欧美文明,又能兼容大东亚华夏文明。学习和研究国外德育的成功经验,不仅要把握和运用现代世界德育发展的共同趋势,还要研究其相似特点,分析和研究特定国家和地区形成特色德育模式和制度的原因和社会条件。

对中国来说,我们绝不能以“中国特色”为借口排斥人类社会共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从而阻碍我们进入世界共同发展的道路;然而,无论哪个国家的德育模式,都不能成为送货上门的进口商品,也不能像现成的衣服一样穿,必须被自己的“胃”消化吸收,创造性地成为我们可行可用的东西。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绝对相同的叶子一样,中国不同地区特别是不同学校的德育模式也不会绝对一致。这取决于我们丰富多彩的实践,以人为本,创新德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1.以生活为基础的德育内容。德育要贴近和关注受教育者的个人生活和现实生活,把体现社会要求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形成适合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受教育者的具体教育内容系列,成为他们真诚的需求和喜爱的人。学校德育课程要打破旧的“课程”框架和“学科”模式,以理论、规范、一定阶段的学生生活实践为教材。除了明确的课程内容外,还要注重教育教学活动和环境中所有积极的隐性课程内容的开发和利用,改善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和环境,尽量减少对学生思想品德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

2.立足于开放式运行方向。当今社会是名副其实的“国际社会”。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日益全球化、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地的各种思想文化将更加“相互激荡”。面对各种思想文化交流和多样化的现代世界,德育应该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为了在开放社会中创造自学、自强、自律的思想道德主体,让受教育者在开放的教育环境和过程中,在与外部环境的开放中不断实现自身的发展和更新。德育思维的变化也应该开阔新的视野,不断吸收世界文明的新成果,德育内容应该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基础系统向时代和生活开放,不断从经济社会变革和文化创新中吸收新的思想道德营养,关注人们生活中遇到的思想道德新挑战、新矛盾、新问题、新热点,宣传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思想道德批判和创新能力,实现德育内容的不断创新。

3.以综合德育空间为基础。根据人类素质发展的完整性和影响人类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的因素的多样性,德育应从整体出发,打破单一的旧模式,建立一个完整开放的“大德育”新体系。首先,整体规划,安排各教育阶段的具体内容、实施方式和方法,形成科学序列和整体联系。第二,要全面实施,将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等教育有机结合,融入学校各学科、课程,以社区为重要依托,加强各级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教育力量的组织合理合作,形成德育的社会网络和整体合力。努力使教育者成为“理想、道德、文化、纪律”的公民,促进其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整体发展。

4.基于信息的德育载体。信息生活方式不再是遐想,而是活生生的现实。随着互联网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不断普及,它将成为最重要、最快、最有活力的大众媒体方式。如果德育不介入和使用这种载体形式,它不仅会失去一个位置,而且会影响甚至抵消其他形式工作的结果。在线思想交流和概念碰撞,不像一个大的“报告”,一切一步一步;不像面对面的谈话,由于许多因素,有回旋的空间,而是即时的反应,是真正的情况,说服人们,情感。网络道德问题的发生无疑将促进德育等学科工作功能的整体体系建设,德育工作的附属载体形式即将从“真空传播”转变为媒体载体。

5.基于显隐结合的德育效果。德育不再仅仅是从外部给人的说教和约束,而是以人为本,以道德为人的内在需要,以教育者为成长的思想道德主体,以德性的发展和德性主体的建设为根本目的。因此,它将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主要地位,认真实施德育民主化,注重激发受教育者的道德意识,努力提高他们区分是非、自我教育、道德创新和实践的能力。同时,德育要重视“规范教育”,把合理规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人类道德文明和群体自律精神的集中体现,致力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新型道德规范的培养教育,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伦理、学生日常行为的培养教育,使这些标准化成为主体内部“自律”的要求,从而形成良好的文明习惯、人际关系和道德风尚,建立更合理的社会生活秩序,为主体道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使主体真正把握道德。

总之,高度抽象的道德原则不能处理具体的道德关系。只有适用于社会生活不同领域、不同情境、不同职业的道德要求和规范,才能具有道德教育的现实意义。我国德育的发展取决于德育工作的改革创新,体现人、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的新道德观念的树立,引导、培养和激励人们,以萌芽于现实、超越现实的道德理想。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