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教育论文

审视中国德育实践

审视中国德育实践


回顾我们的德育实践,由于“左”的影响,教育方法僵化,教育内容“缩小”,理解问题、现实生活问题、生理心理问题和思想道德问题“一锅煮”的现象仍然存在。传统不完整的社会主义德育内容占主导地位,主要表现出以下特点:

1.高度政治化的内涵。革命战争强调阶级关系和阶级感情,是传统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长期奉行“阶级斗争”和“政治指挥”政策,政治主导一切文化形式,思想道德高度政治化,强调思想道德的阶级、政治,否认思想道德的普遍性、独立性,思想道德成为政治附庸,抹去思想道德的独立性及其内涵的特殊性,最终阻碍思想道德本身的建设,削弱对整个社会生活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对传统思想道德的家庭伦理和血缘关系的全面抵制和完全否定,导致了传统思想道德的一些断裂。对西方道德的人道主义也持批评态度,导致“五四”新道德传统的丧失。政治思想道德被“左”倾思潮利用,成为践踏人性和人类价值规范的工具。

2.群体本位的价值取向。由于国家与社会价值的融合,国家控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个人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中具有高度的政治组织性,其基本细胞是工作单位,没有独立的个体与之分离。在这种制度下,个人没有特殊利益,完全融入集体利益;个人没有特殊选择,只能服从集体安排。在这种公私对立的模式下,必须无条件地肯定或提升群体价值,否定和抑制特殊的个人价值,个人价值不能独立存在。集体主义道德要求个人服从集体,把集体需求当作自己的需要,不顾个人得失,不追求个人成功,提倡谦虚、宽容、纪律、服从等。这种集体主义道德在战争年代和尚未摆脱落后面貌的艰苦创业时代是非常必要的。它抵制个人主义,维护国家和集体的利益,激发人们的奉献热情,加强纪律,建立一代新风格。然而,这种思想道德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缺陷,主要是对特殊个人价值的否定,抑制了个人的热情和创造力,并由于个性的全面发展。

3.加强理想主义。传统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原则是高度理想主义的。它继承了传统思想道德的理想化倾向,将个人设计成理想化的革命者。基于这一人格理想,传统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只有思想道德“倡导”和道德“禁止”两极,缺乏规范人们实际行为的思想道德“允许”部分。这种理想化的思想道德曾经激发了人们的革命热情,培养了大量的模范和典型。然而,它也存在着对人过于克制、脱离现实、让大多数人遥不可及的弊端。把思想道德提到普通人达不到的程度,只能培养圣徒,不能引导人们的行为,从而失去他们的实际功能。

4.思想道德的抽象化。由于高度集中的权力和计划经济体制使行政关系成为基本纽带,各独立的人际关系领域尚未分化,形成了普遍的思想道德,缺乏具体的思想道德规范。在社会关系不分化、社会生活单一的历史时期,普遍的思想道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取代具体的思想道德,发挥标准化的作用。然而,普遍的思想道德不可避免地脱离了具体的思想道德规范,大大降低了其可操作性。在婚姻、家庭、朋友、师生等一些特殊的思想道德领域,普遍的思想道德普遍适应性较差。由于缺乏具体的思想道德要求和可操作性,“大原则下的差距”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人们往往口头承认道德原则,而具体行为则违背了它,甚至走向相反的方向。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