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教育论文

外国德育的发展趋势

转型期社会结构的快速变化、社会控制的弱化和外部世界的影响带来了整个社会的快速变化。中国德育在社会凝聚力和经济繁荣中的驱动力受到挑战。科技革命的兴起、知识经济的兴起和中国现代化的新进展提出了时代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全球化浪潮和霸权压力和中国扩大对外开放,包括“加入世界”;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赋予其历史责任,现代社会生活和个人生存,发展突出各种关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德育发展本身,使其产生内部改革需求,德育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了解外国德育的发展趋势,寻求适应中国社会现代化建设的新道路是不言而喻的。


外国德育的发展趋势


1.时代主题趋势。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学校德育。许多政治制度不同的国家也采取了具体措施,大力加强学校德育建设。一些美国人认为,教育问题的原因是没有在道德教育上花费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日本认为,鄙视德育投资的思想值得反思。只有重视德育投资,日本经济才能快速发展;英国认为,只有不吝啬在道德教育上花钱,智力才能发挥更有效的作用;原联邦德国认为,德育投资不是非生产性投资,很快就会得到经济补偿。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把德育改革放在了非常突出的位置。美国大学强调培养学生“理解和忠于自由社会”。20世纪90年代初,我们提出了10项有针对性的建议,呼吁全国各界人士共同努力,建立一个有利于学校培养道德成熟公民的社会环境,共同承担道德教育的义务。自1994年以来,英国教师被命令对不守规矩的学生采取强硬行动。在此之前,英国政府也对一些学校的纪律不严发出了警告。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将德育作为社会改革的紧迫任务,在加强全国道德教育会议上提出了改革的原则和措施,强调道德教育的目标是形成“人”;还建议道德教育不能单靠学校进行,必须使学校、家庭、社会紧密结合。

可以说,从某种意义上说,重视和加强德育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是西方发达国家面对各种尖锐而复杂的矛盾,陷入深刻危机的必然选择。

2.综合趋势。公民教育(包括爱国主义和法制教育)和价值观教育是德育的共同课题。公民教育一般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设置道德教育的特定学科,另一种是通过学校的整个教育过程进行道德教育。战后,特别是近年来,德育的内容和方法都朝着综合方向发展。目前,国外在德育理论中注重多学科基础的综合,努力广泛吸收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新研究成果,供参考和补充。在日本大学,德育课程被称为“综合课程”,全国有25门综合课程和500多门专题课程。文化部省规定“学校道德教育以通过学校的整个教育活动为原则”。与单一内容的“修身课”不同,它开始形成德育内容序列化的综合特征。由于杜威的“生活就是教育”原则渗透到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欧美发达国家普遍打破学校德育的传统,实施开放的“大德育”。美国形成了传统的方法(即理论教育方法)、结合现代教育方法(通过课外活动潜移默化)和社会实践的系统方法。

3.适应性趋势。国外德育强调适应性,有人称之为“适应道德教育”。这一趋势表现为:在制定德育目标时,明确提出从国家政治经济发展水平出发,根据国家发展需要,在现代化建设中培养开拓性人才,同时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需要和可接受性。新加坡在编制道德教科书的过程中,不仅对学生和教师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还征求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并对已经上班的毕业生进行了反馈调查,制定了一套适合社会发展和学生成功需要的道德教育计划和内容。日本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将德育内容分解为不同的层次、深度和侧面,在不同年级反复循环,由浅入深,形成循序渐进的过程。

4.实用趋势。受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国外特别强调德育的实用性。一方面,美国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灌输一些具体、实用、相对稳定的道德规则,另一方面,它强调课外活动(如学术活动、体育活动、咨询活动等)对学生的影响。社会实践活动是美国大学德育的一个突出环节,包括有组织的和无组织的。简而言之,美国学校德育的突出特点可以概括为“轻理论、重行为、轻推理、重管理”。西方大多数国家的德育计划都在努力使之可操作。一些人将道德教育教科书编制成易于操作的程序。除了提供完整的理论解释、具体的教育安排、教育建议和实施方法外,美国的教育计划还提出了解决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的策略和手段。

5.素质教育趋势。注重提高人的素质是国外德育的普遍发展趋势。在德育目标、教育内容和德育方法的应用中,我们非常重视学生个性素质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德育不仅仅是教授“美德”,解决当前的社会规范问题,而是努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能力,形成完美的个性。在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10项建议中,美国要求学校注意向学生传授正义、勤奋和尊重他人的美德,并在行为中体现出来。日本强调,学校应该成为学生的“精神食堂”,必须给学生丰富的精神营养,培养学生追求真、善、美和同情心。1992年,新加坡开始开设一套新的公民和道德课程,向学生灌输一些公民应有的道德、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同时,还采用了一些更有效、更创新的辅助课程,以提高学生在学业、个性和社会意识方面的发展。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培养学生成为温暖和独立思考的公民,并为他们进入一个快速变化的技术时代做好准备。

6.关注传统趋势。当代世界激荡着一股“传统热”、“寻根热”、“儒家热”已成为国外德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1988年,75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上宣布,如果人类想在21世纪生存下来,他们必须回顾2500年,以吸收孔子的智慧。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说:“儒家思想深深影响着我们东方的言行,是我们的精神支柱。”日本筑波大学教授高桥进说:“面对21世纪的人类,东洋思维方式和伦理观已经到来。”许多学者甚至倡导“儒家资本主义”、“儒家工业文明”、“复兴儒家思想”。当然,就像欧洲的“文艺复兴”一样,这种“复兴”绝不是简单地恢复传统文化,而是在继承和弘扬古代人文传统的基础上,酝酿和创造更新、更高的人类文化。这在新加坡非常突出。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