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我国素质教育任务的主要使命是提高国民素质。正当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教育水平的提高时,无论是国民系列教育还是各种社会职业教育,他们都越来越忽视最基本的核心教育——德育。德育与语文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共性。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的不断发展,语文教育的作用不断动摇,人们对语文教育的社会期望也越来越局限于朗读、识字和写好文章,从而忽视了语文的德育塑造技能。原因不仅是语文教育的社会认同和需求下降,更是人们对语文教育功能社会期望下降的直接反映。经过多年的发展,语文教育将继续为应试教育服务或重新考虑。
德育在语文教育中的作用
“德育是教育工作者根据某些社会和教育工作者的需要,遵循道德形成规律,采用言行教育、身体教育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思想、政治、法律、道德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的谈话》中强调,“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和“素质教育的灵魂”。江总书记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明确阐述了德育的重要性。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是我们面前的迫切要求,也是学校德育管理的基本任务和目的地。学校开展的德育教育不是单一的结构和单元化的教育模式。各学科和德育教育相互渗透和反映,尤其是文科,尤其是汉语。
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是更加注重知识载体的作用,任何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总是与一定的思想道德教育有关。作为知识传授的载体,语文学科应该传达德育的内涵。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例:语文学科与热爱祖国的语言、文质与美的爱国篇章相结合。以祖国五千年文明发展史实为载体,特别是通过现代落后史实、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和无数人民探索救国救民事迹,中国历代科学家热爱祖国,创造发明事迹,解放后各种文学主题和优秀美国文学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等。可见,在语文教育中,语文教育不仅是一种技能教育,更是一种强大的德育载体。而对于任何一种教育来说,都没有一种能像语文教育那样跨度这么长,教育内容这么基础。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从道德行为的形成、基本观点的建立到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实现。在这个过程中,丰富的情感理解和知识经验的积累是基础,理解、接受和内化教育内容是关键,实践和理解不断重复,从量变到质变是过程。语文教育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感性知识经验。学科德育是显性的,也是隐性的,有灌输的,很多都是渗透的,让学生在接受各科知识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潜移默化,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有利于学生的吸收,逐步深化学习、应用和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