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工作的新尝试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德育工作应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努力开展德育工作。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要坚持一个中心,抓住两个重点,发扬三个特点,形成五种教育合力,最终实现教育目标和办学目标。
(1)坚持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中心。德育是第一位的,经济建设是中心的,两者之间的关系应该得到纠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是党的十四大。全党的一切工作,包括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部,都是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必然要求,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德育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只有经济发展,德育工作才能有自己的地位,德育工作只有为经济建设服务,培养“四”新人,才能反映自己的价值,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更有活力和说服力。在德育工作中,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需要出发,注重培养学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政治观点、道德情感、心理素质、文明行为、人际关系和活动能力。从纯理论的说教宣传到围绕经济建设的思想教育,建立服务和服从经济建设。
(2)坚持两个教育重点。德育原则告诉我们,德育的基本内容包括道德素质、政治观点、人生观和世界观的统一综合要求。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形势下,认识到中学德育要注重培养基本政治观点和道德素质教育行为规范两大教育重点。
在基本政治观点教育中,避免“广泛、肤浅、空谈、说教”。在道德素质行为规范的培养教育中,我们认识到实现社会经济现代化,首先是实现人类素质的现代化。在德育工作中,要注重定期、培养、实效,贯穿学期思想教育工作。并采取多项措施,为开展良好的德育工作创造条件。首先,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在学校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形成文明、整洁、优雅、健康的校园小气候,让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灵和道德情感,使德育工作从“虚拟到现实”;二是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联系;三是根据德育大纲和学生年龄特点,制定不同年级学生道德和行为准则的要求,实施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道德评价。
(3)坚持发扬三大教育特色。坚持教育对象的层次性、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和教育方式的实践性是学校德育的基本特点。坚持和发扬这一基本特征的目的是实现教育的有效性,使德育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更加高效。
在德育工作中,要坚持教育对象的层次性。即根据教育对象的年龄特点、文化水平和思想意识的差异,进行分层次教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二年组建青年团学校,开展青年团基础知识教育;二是在三年级以上组织中设立青年党校,开展党的基础知识、党的方针、路线、政策教育;三是在优秀团干部和优秀学生干部中组织理论学习小组,系统学习邓小平关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开放改革的方针政策,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为社会奠定良好的思想政治基础。坚持教育内容的针对性,是指在开展政治观点和道德素质教育时,要根据当前国内形势、党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重点以及学生的思想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
坚持教育方式的实践意味着学校德育应该从社会中吸收营养,最终升华到学生身上,为社会服务。这一特点决定了我们在德育过程中应该非常注重实践。引导学生面向社会,服务社会,参与社会实践。坚持实践非常有利于帮助学生了解国情、社会和党的方针政策;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观点;有利于学生与社会保持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