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教育论文

区分“道德教育”

区分“道德教育”

暂时抛开“政治教育”、就“道德教育”(通称“道德教育”)而言,“人生观教育”的含义也值得推敲。

    1.中国所谓的“道德教育”一直以“五爱”(即国家道德)教育为核心。中国法定的“国家道德”最初是“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公共财产”;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将“爱公共财产”改为“爱社会主义”。事实上,在普通人的观念中,是否“热爱科学”并不是“道德”问题,而是“热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不仅仅是“道德”问题。我国所谓的“公德”其实就是政治道德。

    2.所谓的“公共道德”是社会所倡导的伦理道德,即应有的道德规范。它不同于我们民族代代相传的习俗和道德,即已经成为习俗的道德行为准则。其中,包括个人义务和他人义务的社会道德;社会道德规范可分为两个层次:调整个人与个人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调整个人与集体、国家与人类关系的行为准则。我国法定的国家公共道德大多属于社会道德规范的先进水平。虽然道德教育应以国家公共道德为基础,但我国道德教育往往局限于“五爱”教育,这不能被视为缺陷。

    3.我国实施的国家公德教育也可视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此外,还实施了“共产主义道德教育”。属于以先进分子为对象的“道德理想教育”。过去,“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对象随意扩大;也存在“助人为乐”等习俗道德被提升为“共产主义道德”的情况。

    4.虽然我国道德教育以政治道德为核心,但也实施了更具政治色彩的“共产主义道德教育”,有时受到“片面强调道德教育,忽视政治教育”的指责;相反,中国提倡“学习雷锋”等教育活动,虽然其内容一般属于公益活动的范围,但有时被称为“共产主义道德”并不难。这两种情况表明,道德教育不能随着政治气候的起伏而起伏,因为它们是名副其实的。

    5.虽然我国“道德教育”的“道德”内涵已经超出了严格的“道德”范畴,但我们往往以不基于这一政治道德概念的道德心理研究成果作为我国道德教育的基础。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