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父母流入城市的农民工子女如何接受义务教育,逐渐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和当地城市的孩子一样,农民工的孩子也是祖国的花朵,他们的教育应该受到重视。然而,作为流动人口中脆弱的群体,他们的权益很容易被忽视。再过十几年甚至更短的时间,这些农民工的孩子就会逐渐长大。因此,关注他们的教育问题,不仅要对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负责,还要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负责。
(1)加强户籍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建设城乡教育社区
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为城市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城市生活的一部分,是城市的合法纳税人,按照纳税人权利义务的原则,自然应该获得城市公共福利,包括使用城市教育设施的权利。为此,政府有关部门有责任帮助其子女解决教育问题,充分了解农民工子女就学与城市长远发展的关系,改变简单地把移民儿童入学视为负担的观念,树立人口流动观。一方面,建立适龄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登记卡制度更为可行。各地教育部门、公安部门都要有登记卡,家长也要有登记卡。人口流动时,登记卡与流动人口三证(暂住证、身份证、计划生育证)一起经有关部门检查登记,作为随时入学的依据,减少了入学手续的繁琐,避免了政策不完善造成的教育机会不平等和教育权剥夺。另一方面,要按照“高中集市县、初中集镇、小学集镇(镇)政府所在地、中心村”的原则,制定和实施新一轮各类学校布局调整规划,合理调整城乡中小学布局。将其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一部分,纳入城市管理范围。
(2)明确政府责任,完善农民工子女教育管理制度
要明确政府对农民工子女教育的责任,首先要加强流入地和流出地教育部门之间的沟通,明确各自在流动儿童少年教育管理中的责任,落实其就学管理;其次,要明确政府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密切联系,共同努力。公安部门要做好本地区流入流出人口中适龄儿童少年的调查工作,及时向教育部门提供相关信息。人事劳动部门应当禁止经营工厂或者从事其他劳动的组织或者个人使用童工,物价管理部门应当对学校收费进行监督检查;最后,在教育经费中设立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经费专项拨款,用于资助农民工子女学校或者招收农民工子女的学校,提高其办学条件和质量,资金来源依靠财政拨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