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
传统教育理念是注重知识教学、实践环节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文科专业的实践教学。一般认为文科专业不需要做实验,注重理解基础知识,掌握基础理论。因此,对于已安排的实践课程,无论是指导教师还是学生,都没有充分重视实践教学任务。学生们不愿意问导师他们不清楚的问题。他们只对一些问题有表面的理解,不进行深入的探索。大多数教师的教学还是从理论到理论,实践教学还没有实施。例如,案例教学选择的案例往往缺乏针对性,不能充分反映和解释问题;由于缺乏一些条件和学时不足,情景模拟往往很少进行;课程设计一般在课堂上进行,纸上谈兵,力度不够,效果不理想,更多的课程仅限于课堂教学,没有安排相应的课程设计。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实践教学计划不落实、投资不足、真正直接从事实践工作或了解实践工作较少等问题,影响了实践教学的发展。
(2)尚未形成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目前,许多高校缺乏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一方面,实验教学问题突出。表现为:教学软件不适用,软件开发往往滞后,而购买的软件有时功能不足或功能过剩,不适合使用。实验课教师难以胜任实验课,使实验课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影响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教学实习有很多困难。表现为:第一,联系困难。由于企业是经济实体,一些企业害怕干扰生产管理的正常运行,甚至拒绝接待学生实习,因此很难联系到合适的实习单位。第二,学习难。大多数高校在培养管理专业的学生时,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存在着脱离企业生产实际的现象。即使很多企业接受了一些学生,也不重视实习生。他们被视为编外人员,不安排实际工作,或将接受的实习生视为免费杂工,不开展专业相关实践工作。第三,成本高。学生外出实习需要很多费用,包括交通费、实习指导员费等。如果班级多,学生多,甚至需要很多现场实习课程,实习经费会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第四,管理困难。现在很多大学生的实习都是分散的,包括毕业实习。大多数学生都忙于找工作。很少有人把精力集中在教学实习上,甚至有些学生找单位处理事情。教师在实习过程中难以统一管理,实习效果参差不齐。这种教学实习名不副实,也达不到预期效果。
(3)缺乏实践教学教师。
目前,高校教师的主要问题是“双师型”教师尚未形成,许多教师缺乏实践能力。高校教师的主要来源是高校毕业生。虽然他们的教育背景可能很高,但他们没有参与企业和公司的实际经营管理经验,这不可避免地存在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近年来,大量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教师进入了大学论坛。虽然年轻教师自学能力强,思维敏捷,但大多数从大学到大学,从书到书,缺乏科研锻炼和实践锻炼时间,缺乏实践管理经验,缺乏实践能力,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实验培训和模拟软件操作,真的无能为力。此外,教师对一些具体的实践操作存在模糊或逃避现象,由这些实践教师指导学生的实践,虽然实践教学环节的课程可以开放,但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4)忽视实践教学的管理、考核和评价。
长期以来,许多高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管理一直没有走上正轨,规章制度不完善,没有相应的评价措施,缺乏独立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许多高校没有一套完整独立的实践教学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大多数高校参加学术报告、小发明、学科竞赛、学术作品、社会实践活动、科技服务和科普宣传活动不纳入学分评价范围,难以对学生的创新成果和实践能力进行公平合理的评价,不利于学生实践活动的发展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现有的评价方法相对单一,学生考核更注重考勤、成绩、报告质量等,学生通过实践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是否提高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