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教育论文

高等职业教育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指出:“我们应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发展是促进经济发展、就业、改善民生、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需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更加突出。”[1],为高等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加快区域经济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高等职业教育在许多地方还没有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优势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在新的公共管理环境下,我国应建立具有多层次内涵的服务型政府,这应该是政府实施高职院校管理职能转化的首要目标。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政府应改变观念,为高职院校改革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建立服务型高职院校管理职能。对于高职院校遇到的问题,要主动及时组织研究、沟通和解决。要改变指挥管理,切实强化服务职能。实践证明,加强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关系到一个地区劳动力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发展,关系到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具体体现。


在新公共管理下,高等职业教育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高等职业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劳动就业和再就业的重要措施。作为地方高职院校,其自身发展与地方经济密切相关,需要充分发挥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新的公共管理是改革政府管理制度,通过参与公共管理多元化和公共管理手段,使政府发挥新、不同、有效的作用,但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促进者,实现提高政府公共管理有效性的根本目标,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1.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高级技能人才,实现区域经济快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大量高级技能和应用人才,特别是为地方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可持续、保留、使用”高级应用人才。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和调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各行各业的生产逐渐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从熟练工人和初级人才的需求转变为中高级人才的需求。这种高素质的人力资源需要通过高等职业教育提供。苏州经济作为一个农业大城市,主要问题表现在农业比例较大,依靠天空进食,加工产品主要是初级产品,影响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工业规模小,小企业多,经济总量少。苏州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初期,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需要提高,产品结构需要升级。产业结构升级相对落后。传统产业仍占主导地位,新兴产业发展滞后。


加快苏州经济发展的基本对策是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苏州新产业化,加强县经济发展,加强“三板”协调,优化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教育优先,为即将到来的快速发展做好人才准备,最重要的是引进大量农村人口进入第二、第三产业服务,这些人最缺乏技术,不能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的需要,需要通过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实践人才。


2.提高工人素质,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实现经济快速发展,中国经济发展的明显趋势不再是区域经济发展规模和数量竞争,而是发展水平和质量竞争,决定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的关键因素是工人的质量和能力。提高职工素质是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特别是作为区域经济,随着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高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都需要高素质劳动力的基本支持。高等职业教育不仅教授教育者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而且注重教育者的精神、道德、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一般来说,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者不仅劳动技能更强,而且劳动素质更高。通过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可以实现人才素质要求和能力结构与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联系,培养具有各种能力和素质的高技能人才。因此,首要任务是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尽快培养一批实用型人才,从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能力。


3.培养市场人才短缺,加快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近年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应用型人才短缺制约着部分企业的发展。由于人才培养的职业定位、市场针对性和价值功能的高效性,高等职业教育可以更好地缓解这一矛盾。从本质上讲,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面向市场和社会的教育,即其专业设置、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应以市场需求为目标,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高职院校拥有一批科技人才和先进的实验设备,是参与技术创新、技术交流、技术转型和技术贸易的基地。一方面,通过技术市场将科研成果、发明创造、先进技术、先进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科技需要,调整科技方向和科研计划,更符合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