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与当地职业教育的发展密切相关。《中国教育发展改革纲要》指出:“职业技术教育是实现工业化、生产商业化、社会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柱,是将人力优势转化为智力优势、智力优势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桥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由于生源问题的限制,职业教育不同于同一阶段的高中教育。它不是面对经过层层选拔的优秀学生,而是肩负着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工人和一线技能型人才的使命。
因此,要解决这样的矛盾,就必须对中职生进行成功的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人才,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做好自己的成功。
中等职业教育中成功教育的概念
成功教育是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通过教师激励学生,欣赏学生,挖掘学生自我潜能的发展,利用实践平台让学生尝试成功。它是一种追求学生潜能的发现和发展的教育,是一种倡导每个人都能成功,强调“360行,排名第一”的教育,是一种注重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教育,是一种以表扬和鼓励为主要手段的教育。每个人都渴望成功,这种成功的驱动力有一定的先天因素,但更多的是个人在后天逐渐积累和形成的。
成功教育突破了传统教育“智力教育第一”的局限性,打破了应试教育“分人”的思维模式。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深蒂固,对入学率的片面追求,“应试教育”在普通高中和在职高中也是如此。职业学校的教学一直有不同程度的“旧”、“难”、“灌”、“死亡”和其他缺点。教学内容陈旧,职业教育教材不叫“职业”,教材内容理论性强,可操作性少,学生严重不适应。要改变这种情况,我们必须首先从教育理念开始,成功的教育理念是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多层次、多元化人才的需要。
成功教育思想的本质在于“三信”的学生观,树立“三信”的学生观,即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力,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取得成功。因此,教育不能用一个标准来要求所有的受教育者,因为社会不仅仅需要一个规范的人。成功的教育就是把每个人的志向、素质和条件与社会的需求联系起来,所以成功的教育应该对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标准。因此,我们必须通过感知体验、情感体验、能力体验、合作体验等方式,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径和标准,从而找到自信,体验“我能做到”,产生成功的感觉和自信。因此,在中等职业学校成功教育学生,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性和创造力,使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更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
中等职业教育的任务是培养面向社会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因此,我们将成功教育的目标定为:培养“能做人”、“会技能”、以“创新”为核心要素的成功素质。“会做人”的底线是成为合格的现代公民,有能力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他人与自我的关系。“技能”的底线是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技能,具有相关的专业素质,符合毕业要求,能够满足本专业一般工作岗位及相关岗位群体的需要。“创新”是指具有基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开发新技术和新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其中,“会做人”是立身之本,“会技能”是就业之本,“会创新”是发展之本。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者,首先要非常清楚成功教育的内涵,以便更有针对性地灌输和实践各级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成功理念,为社会提供“生活”、“会技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创新”中等职业技能型成功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