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教育及其必要性
(1)励志教育的内涵。
鼓励,一指劝说,鼓励;二通“厉”、“磨炼”,磨炼,振奋。①志向,一指志向,二指立志。②励志,《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努力工作,专注于某些方面”③。励志教育应包含两个层次:
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是鼓励和鼓励教育者决心以顽强的意志实现自己的理想;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就是振奋精神,磨炼意志,努力工作,才能有所作为。
(2)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励志教育的必要性。
1.励志教育是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健康成人成才的客观途径。
需要。近年来,尽管中国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补贴政策体系,但它缓解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压力。但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问题,不能局限于经济援助,更需要精神援助。由于经济条件、生活环境、人际交往、舆论、就业前景等方面的影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思想负担,甚至有些学生缺乏独立、勤奋、自我完善、开拓创新、团结互助的意识。因此,只有在给予经济援助的同时,加强鼓舞人心的教育,才能使每一个有成功动机和禀赋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为人才。
2.励志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培养谁、如何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努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④。文化教育的创始人斯普朗格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现有的知识,而是诱导人们的创造力,“唤醒”生命感和价值感。为了培养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成为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和顶尖的创新人才,我们必须开展有针对性的鼓舞人心的教育,解决他们的心理困惑,纠正他们的意识偏差。
3.励志教育是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迫切要求。“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民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数亿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望。”⑤。教育是改变家庭命运或打破贫富差距的唯一途径。因此,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励志教育,不仅是家庭脱贫致富和美好生活的现实需要,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迫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