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教育论文

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劣势

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劣势主要表现为就业观念的封闭性、就业能力的薄弱实践性和就业心理的低承受性。这些缺点直接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陷入最不利的就业境地。一方面,政府需要加强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特别是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关注和帮助;另一方面,高校需要帮助毕业生认识就业形势,加大对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的投入,引导就业困难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注重就业能力的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结合,及时调整大学生的不良就业心理。


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是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在大学生就业市场上的劣势是显而易见的。对该群体的关注和帮助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声誉、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因此,除了充分挖掘群体的优势外,还要善于辩证分析群体在就业过程中的劣势,避免劣势带来的求职威胁,帮助把握一切可能的就业机会。


就业机会的创造需要高校、政府和毕业生自身的共同努力。首先,从高校的角度来看,针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对就业形势的盲目悲观态度,高校在对就业困难群体进行职业规划教育时,要注意引导其尽快树立职业规划意识,做好相应的求职准备,从而在时间上赢得就业优势。针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对理想工作场所和理想产业选择的狭隘倾向,高校职业规划教育的重点是引导其职业价值观趋于现实,帮助就业困难群体纠正就业定位和心态,以价值取向赢得就业优势。针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对专业和目标工作场所不了解的薄弱环节,高校不仅要加强对大学生的专业通识教育,还要加强校内外的沟通与合作。将实习实践环节融入专业教育,利用校企合作、暑期社会实践、模拟培训等形式,让大学生充分参与职场体验。其次,从政府的角度来看,我国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开放,为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大学生“两项计划”、大学生村官计划、大学生入伍政策、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的实施,为改变大学生就业观念,培养基层就业职业价值观发挥了积极的政策导向作用,为拓宽大学生职业目标视野创造了更强大的政策支持空间。此外,各地结合自身地域特点,实施了不同类型的就业援助项目、贫困学生就业推荐和特殊招聘会、就业困难群体“一卡通”措施等,为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顺利就业创造了条件。第三,从毕业生自身的角度来看,对自身的理性定位、对专业和工作场所的准确把握、对就业形势的正确判断、对就业心理的及时调整、脚踏实地的实践,对缓解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劣势、规避就业威胁起到积极作用。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