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高考改革不可避免的重要影响因素
目前,教育已成为公众热门话题,高考改革已成为核心话题之一。高考改革涉及到整个教育体系的改革,已成为各行各业的广泛共识。专家学者、新闻媒体或公众往往将教育的许多缺点归类为高考指挥棒的影响。我们发现,几乎每个人都能像教育专家一样指出高考制度中的许多问题,包括不合理、不公平、不完善等,并对高考改革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无意中,舆论已成为高考改革的重要影响因素。
公众对高考制度的普遍关注给高考改革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当然,任何组织、组织或制度设计都或多或少面临着舆论压力,即需要得到外界公众的认可,获得自己的地位和声誉,为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周雪光指出,任何组织都受到外部环境的压力,包括法律制度、文化期望、社会规范、公众观念等,在外部环境的压力下,组织不断接受和采取公认、表扬形式、实践或“社会事实”,如果组织行为违反了这一要求,就会出现“合法性”危机,引起公众愤怒,危及组织的发展。[1].
教育作为一个公共领域,也应该引起公众的关注;对于任何教育改革来说,获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都是成功的必要条件。然而,公众舆论给高考带来的压力远远大于其他机构或组织。由于高考对个人成长和社会流动的深远影响,高考改革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涉及到整个学校教育体系。对于地方政府和教育管理机构来说,教育领域的成就集中体现在学生的学业成就上。学生成绩好,高考入学率高,代表该地区教育质量高,如果学生成绩不如其他地区低,高考入学率低,代表该地区教育质量差。所谓“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只能屈服于学业成就的目标。这加强了学校管理者和教师“考试第一、分数第一、严格要求和大量培训是为了学生好”的理念,使他们有更充分的理由安排更多的家庭作业,进行更多的课外辅导,进一步增加学生的作业负担,导致教育遭受更严重的污名。“中国教育面目可恨”、“中国教育积重难归”的说法层出不穷。
事实上,对于一个关系到每个人未来和未来的重要制度设计,高考应该得到舆论的支持,接受公众的建议,提高自己。这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必要条件。托克维尔指出,民主原则意味着人们负责,意味着所有的权力都属于人民,社会由人民自己管理,这种管理的目的是实现人民的利益和福祉。“人民是一切的原因和结果,一切都来自人民,并用于人民。[2]在这一制度中,人们的意见、偏好、利益甚至激情都会对社会产生影响。在他看来,民主可能无法保护和促进每个人的利益,但它可以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服务于大多数人的福利;民主决策往往表现出效率低下、缺乏连贯性、耗时耗力的特点,但它能保持社会活力,不断创造繁荣的奇迹。此外,决策的民主化也有助于公民形成权利观念,这也是人权的基本组成部分。
然而,目前的舆论似乎表现为对高考制度的片面批评和指责,舆论已成为反对现行高考制度的强大力量。正如一些学者所指出的那样:“一段时间以来,批评高考制度和指责高考的弊端似乎已经成为舆论的主流和流行话语。如果我们不批评高考,似乎就没有改革精神。”[3]同时,高考制度缺乏公信力似乎也成为不争的事实。据报道,目前公众对高考加分形成了“习惯性质疑”,教育行政部门公布高考加分考生名单时常常紧张;事实证明,“家长的习惯性质疑一次次被事实证明并非毫无根据。随便这样的关注,‘四个加分考生都是官员子女’的奇怪事情就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