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应用型本科院校深度校企合作探索
校企合作作为一种独特的模式,是学校标准模式与企业标准模式的优势结合。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原则,开展深入的校企合作。
1.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促进校企深度合作。校企合作迫切需要企业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在实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学校是主体,企业是协办方。学校有责任和义务调动协办方企业参与的积极性。目前,校企合作模式大多集中在某一企业。企业不堪重负,因感情勉强接受,没有真正的岗位提供给学生。最后,他们只能采取形式,企业缺乏参与的积极性。为了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学校需要建立校企双赢合作平台:(1)在实习过程中,根据不同企业(论文格式或建立行业企业联盟),让学生参与企业生产,将消费实习变成盈利实习,减轻企业负担,让学生真正锻炼。(2)学校应充分发挥科研作用,制定校企深度技术合作计划,紧密结合学校和企业的优势资源,帮助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3)学校可与企业共享学校资源。
2.树立主体意识,充分发挥高校实施校企合作的主导作用。学校或二级学院可以设立专门的校企合作管理部门或机构,负责发展校企合作企业,协调和沟通校企合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统一管理校企合作,扩大校企合作规模,促进深度校企合作,实现校企之间的良性互动。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校企合作奠定基础。如今,大多数高校教师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践经验,不了解企业的现状,这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致命弊端。因此,(1)学校应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到企业锻炼,提高实践能力;(2)聘请一定数量的技术人员担任企业固定专业实习或毕业设计指导员;(3)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担任高校兼职教师,进行学校理论教学。通过建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师队伍,确保深度校企合作的顺利发展。
4.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测体系,确保校企合作效果。为保证校企合作质量,必须建立校企合作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1)建立校企深度合作机制,使人才培养成为学校和企业发展不可推卸的任务。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模式,共同管理教学过程,共同评价教学成果;(2)制定校企深度合作管理制度,加强对毕业生的管理,严格按照实习过程进行,即实习开始:学生申请、学校确认;实习结束:学生总结、教师报告、学校和企业考核评价;(3)加强实践教学过程控制和质量监控。要有明确的质量标准,完善教学事故认定、日常巡视教学与教学监督相结合的监控制度,在实践教学中遵循规章制度和标准,全程监控实践教学过程和质量。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创新办学模式,加强校企深度合作,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为国家培养大量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