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是高中毕业后继续深造的大学生的课程,但如何定位,如何处理与中学语文的衔接和提高,应该坚持什么样的教学宗旨,确定什么样的课程标准,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一直困扰着大学语文教育界。在这方面,本文试图做一些新的探索。
大学语文的本质追求.
从学科的角度来看,汉语是一个以语言表达为基础的综合性系统,涉及语言、文字、文章、文学和文化。它是一门研究语言表达艺术规律和语言能力原理的学问。从课程的角度来看,汉语是一个以文本和语言案例为基础,以探索如何提高汉语素养和语言能力为核心,学习人文知识,培养人文精神的综合教学过程。
1.大学语文教学是以汉语言文本为基础的母语高等教育.
语文素养是语言潜能发展与后天母语文化知识共同形成的综合素养,包括语用过程中所体现的知识、文风、情趣等人格涵养。语言运用能力是指主体规范语感积累形成的语言模因在实践中的良好表现。通过一定时间和数量的听、说、读、写的教学和实践,中小学语文培养了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大学语文是以中学语文为基础的更高层次的母语教育。通过监督学生阅读经典,学习语言文化,可以获得更丰富、更优雅的人文精神;促使每个学生准确使用母语,对不达标的学生起到补课的作用;更要努力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努力达到优雅使用母语的境界,这是大学语文的基本定位和教学追求。
语言促进人类认知的发展,人类认知的发展决定了人类语言的进步。洪堡特说:“人们通过自己的语言和语言来认识和掌握世界。语言的产生,包括特定语言的相互产生或结合,是决定人类精神发展过程的最重要事实。”①语言的掌握和运用提高了认知的深度和高度;语言也使前人的智慧和精神代代相传。人们通过语言创造了一个多维的意义世界,并获得了一个更丰富的精神世界。因此,语言在人类和人类的个人发展和改善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言不仅会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还会影响人们的生活空间和创造力。大学汉语作为母语高等教育的核心课程,在这种文化关系中显示出其特殊的价值。
一个民族的繁荣与语言的繁荣密切相关;一个人的心理发展也离不开语言的发展。索绪尔认为,“思想表达离不开单词,只能是一个模糊的东西,没有定型。”②语言模塑心理思维模式,思维反映语言心理模因。
正如马克思所说,“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这里的语言主要指母语。伽达默尔强调:“一般来说,语言能力只能通过自己的母语来实现。”③母语是积累心灵和文化血液的基因。学习母语就是接受中华文明的滋润;母语能力越强,学习其他科学知识的效率越高。哈佛前校长德雷克·博克认为: “所有本科生首先要提高表达能力,尤其是准确优美的书面表达能力,其次是清晰有说服力的口头表达能力。我们很难找到其他哪门大学课程能像口头和书面表达课程一样让这么多本科生受益终生。”④汉字是一种从象形文字出发的艺术字符系统。索绪尔认为,汉人所说的单词和表达的单词都是概念的象征。在中国人看来,文字似乎是第二语言。⑤汉字不仅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之一,也是一种具有概念意义的益智语言。语言是构成思维的器官。智力活动本身必须与语音建立联系,否则外观不能上升为概念,思维不能清晰顺利地进行。
因此,智力活动和语言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⑥因此,学习和使用汉语,不仅要学好用语,还要学好用具有“概念标志”价值的汉字,能够写出标准化的文章《文心雕龙·章句》说:“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章。”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应以经典文本为基础,从语文和文本出发 ( 字) 从两个方面努力工作。不仅要帮助年轻人学会独立学习,提高审美阅读能力,还要在准确优雅地运用母语能力方面进行更有效的训练,提高大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这就是中国教育与哲学、历史、思想产品等课程的不同价值。
2.大学语文课程是以人文知识为主要内容的人文教育核心课程.
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文化一般可以分为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人文文化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应该相辅相成。
继承人文文化知识的载体主要包括文学、历史、哲学、艺术、宗教等方面。大学语文课程的内容集中在人文文本教学中,是有效实施人文教育的最佳平台。
语文课程的内容最大限度地容纳了中国优秀的文化知识,主要通过文学手段承载和展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语文作为一种生命工具,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构成,是文化的存在。因此,朱自清说:“大学汉语不仅是一种汉语训练,也是一种文化训练。”只有熟悉或掌握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大学生才能真正从灵魂深处热爱祖国,从文化意识到文化自信。
大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监督学生的阅读和语言训练。语言是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民族语言是民族精神的载体,民族精神是民族语言的体现,它们比世界上任何想象的都更密切。⑦大学语文教材选用的文本是历代文化精英努力的结晶,集中了中国历代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文化精髓。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开阔视野,增加经验,激发民族自豪感,增强对生活的感悟。阅读的过程就是让读者体验到一个文化的过程,足以改变人的气质。学习汉语就是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通过阅读理解获得人性的教育,培养审美情操,净化道德心灵,提高人文品位。
大学语文教学有利于智慧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育本质上是一种语言艺术教育,涉及丰富的艺术想象力,渗透着丰富的直觉思维、艺术联想和灵感,是启迪创新智慧的最佳媒介。通过语文学习,一个人与民族、自然、审美、情感、理性的东西形成联系网络,形成文理融合的思维模式,培养健全的个性;只有充满创新激情和想象力的生命才能成为具有创新智慧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