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前,胡适先生就语言教学提出了“全面西化”的主张;新中国成立初期,准备全面推进“汉语拼音”;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文化受到严重破坏,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们掀起了一股疯狂的外语学习浪潮,甚至喊出了“英语赢得世界”的口号。简而言之,在过去的100年里,在语言和写作学习方面,我们一直试图放弃中国传统,并进行了各种新的尝试,但都没有走得很远。部分省市实施的中国高考加分和英语减分改革措施,是各种不成熟探索后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理性回归,是在新形势下重新认识中国文化因素在促进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正确决定。
语文高考加分和英语减分是国际化形势下的理性选择。经济全球化给了人们更多的机会与外国人接触,国际文化学术贸易交流大大增加。信息技术的发展创造了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外语学习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环境。就外语学习而言,只要有必要,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开始学习外语,短时间内提高外语水平。众所周知,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给了人们更多的选择。在中国从事普通工作的专业人士中,80%以上的人一辈子可能不需要看外语资料。因此,外语学习应该尊重人们的学习意愿和需求。从这个角度来看,英语高考减分符合中国本身的实际需要。
作为母语,汉语不同。母语是一个国家文化和价值观的载体。在社会转型时期,各国求同存异,在积极融入世界的同时,更加注重自身文化,突出自身特色。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汉语的丰富性、汉字的表现力和汉学材料使汉语在世界上脱颖而出,受到世界的高度赞扬。外国人越来越重视我们的历史书籍和资料,从中汲取精华和智慧,“中国热”日益兴起,孔子学院遍地开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中国人没有理由不重视其他国家如此重视我们的文化。最近的“中国谜语大会”、“中国好诗”、“中国汉字写作大赛”等电视节目都传达了这种声音。提高汉语的地位和高考的比例,可以提高人民的汉语水平,影响汉语的国际地位,甚至提高综合国力,大力弘扬中国文化,有效抵制各种不健康甚至腐朽文化的影响和侵蚀,确保国家的文化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