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教育论文

笔者学校开展德育教学“两手抓”实践

笔者学校开展德育教学“两手抓”实践


1.建立规章制度,规范管理


根据“真情、严要求、细管理”的九字方针,笔者学校分别制定了《新疆班学生日常规》、《新疆班学生住宿管理条例》、《新疆班学生表彰奖惩办法》、《新疆班贫困学生医疗费用使用办法》等一系列符合新疆学生特点的规章制度,并汇编成《学生手册》。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为严格管理的实施提供了依据,学生也可以规范自己的行为。比如针对新疆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学校制定了《新疆班学生上机管理条例》和《新疆班学生手机使用办法》,并划好隔离带,筑牢防火墙,严格执行。教师还经常教育学生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拒绝浏览非法网站。


2.营造物化环境,增强育人效果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过程中一个微妙的领域是利用环境、学生创造的周围场景和丰富的集体精神生活。”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学生起着难以察觉的作用。“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感恩,学会文明”,在新疆班级综合楼,16个字表达了学校对新疆学生的殷切希望;走廊旁挂着学生活动、艺术表演、体育比赛等照片,让学生感到亲切;教室布局也独特,墙上装饰着“国家是大中国”、“家是家”、国旗图案、中国结、窗花等,口号、图片都发挥了爱国主义、民族团结和中国文化的影响作用。


3.真心付出,细心呵护,细心呵护


内职学生远离家乡,远离父母,尤其是入学初期,学生经常一边打电话一边流泪。老师既是老师又是家长,耐心地与学生沟通,陪他们锻炼,教他们洗衣服。由于水土不服、运动或饮食原因,内职学生病得更多,老师们嘘寒问暖,好好照顾他们。“每逢佳节,我都会想念我的家人。”当国庆、春节、中秋节等节日来临时,人们纷纷回家团聚,但老师们陪同学生购物、聊天、聚会。在古尔邦节等少数民族重大节日,学校也会精心准备,组织学生聚餐,并向学生赠送礼物。老师们的爱和关怀带来了学生们的信任和感激。一位11级毕业生在给老师的留言中写道:“三年来,也许我不是一个好学生,但你是我的好老师。你的微笑和温暖陪伴了我三年。我对你充满感激!”这一幕真是“清风明月本无价,言语有情”。


4.贴近生活,寓教于乐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做是学习的中心,也是教学的中心。要提高德育的有效性,就要注重情感情境,注重实践经验,贴近生活,寓教于乐。新疆学生热爱运动,擅长歌舞。学校每周都有音乐课,由专业教师授课。通过歌曲、舞蹈、说唱等形式,学生可以感受到真、善、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占据思想文化地位。《歌唱祖国》、《团结就是力量》等歌曲在开展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随风潜入夜晚,润物细无声。“免费献血、主题班会、艺术表演、体育比赛等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体质,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竞争意识和不怕困难、勇于拼搏的性格,而且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爱心和感激之心。学校还组织学生参观鲁迅故居、大禹陵、朱家尖、东方明珠塔等景点,让学生了解当地风土人情,欣赏祖国美丽的河山,感受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此外,还有作者学校新疆学区自己的出版物《雪莲花》。出版物有“我爱我们学校”、“快乐成长”和“青春心语”专栏。文章和照片记录了领导的关怀、老师的期望和学生的感受。


5.突出汉语教学,注重“课证融合”


国内职业班的少数民族占绝大多数。虽然他们入学时的汉语水平总体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仍有不少学生的听说能力不能满足教学要求,更不用说写作能力了。为此,学校对新生进行了汉语测试,实行了分层教学。快慢班开设的课程不同,同一科目使用的教材也不同。比如慢班一年级不开英语课,语文开基础汉语听力课,由双语老师授课,首先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快班从第一学期开设英语课,语文教材与内地班相同。为了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教师利用自学课组织学生练习普通话,并结合《三字经》、《弟子规》、《学习背诵》等视频资料,以及“汉语场景对话”、“班级演讲大师”等活动,提高汉语学习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同时,学校还要求专业课教师将专业名词的抄写和注音作为课后作业。这样,围绕汉语教学,各课联动,效果明显。


职业资格证书是对劳动者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的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评价,对学生今后的就业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学校高度重视研究和分级考试,积极探索将职业资格认证课程纳入教学计划,融入各教学环节,提高专业技能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6.建立校内培训基地,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为了解决国内职业班学生的实习问题,创造真正的专业氛围,学校建立了动画和电子培训工厂,安排培训教师实习,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作为培训导师现场指导,工厂还设立领导、质量检查员、计件员等,参照工厂管理模式。教师还带领学生参观工厂和企业,感受企业文化,提高学生对自己工作的定位和对专业的理解。学校积极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理念,帮助做好职业规划,加快学生进入职业角色的速度,缩小角色转换的跨度。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