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师素质的特殊性
教师以教育质量为主,教师素质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教师从事其专业活动所必需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素质,主要包括专业情感、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国内外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大致有两种看法。国外研究主要强调教师的个性素质、教学能力、知识结构和教育理念;国内教师素质结构分析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职业理想、知识水平、教育理念、教学监控能力和教学行为策略。我们认为,作为大学教师,除了上述质量外,还应该具备一些特殊的质量。作为一名素质结构,它与普通教师相似,在某种意义上比普通教师更全面、更多样化。下面我们就大学教师素质的特殊性进行分析:
1.专业知识的广域性和综合性
一是整体知识结构的综合性。高校教师应具备大学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一般文化知识、艺术体育和劳动技能知识。更重要的是,我们不应该简单地拥有这些知识,也不应该把这些知识分块堆放在未来教师的脑海中。相反,我们应该通过实践真正建立不同类型知识之间的互补和转化关系。只有实现知识的互补和转化,才能实现实质性的综合意义。
二是学科知识的综合性。教师需要学科知识的综合性,但高校教师需要满足更高的综合性要求。目前,国际课程改革在课程结构改革中强调综合性已成为一种趋势。这就要求高校教师的学科知识要全面,至少要能够教授两门学科,并朝着多门学科交叉的方向发展。这意味着大学教师必须在学科和专业知识方面全面。
三是专业知识的广泛性。在综合的基础上,高校教师在专业知识整体结构的延伸上应具有广泛的领域性,主要体现在一般科学文化知识向其他学科知识的延伸上。这是高校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大学教师不仅要发展成为健康人、审美人、热爱劳动会创造的人,还要在道德启蒙、健身审美、劳动创造等方面为大学生的发展树立榜样。
2.专业能力的全面性和特长
专业能力的全面性。大学教师的角色类别往往大于中小学教师,多工作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在许多高校,由于制度原因,学院院长、教研室主任、理论教师、实验教师、研究生导师、新班主任等,往往是一个人。这也要求大学教师的专业能力应该是全面和专业的。与中小学教师相比,大学教师在专业知识、行政能力、科研水平、情商等方面具有更突出的能力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