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情感教育在高中教学中的缺失
列宁曾指出,“没有人的情感,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追求真理”。在现实教学中,虽然高中教师已经意识到关注学生的情感,但“全面培养人才,关注情感教育”的概念仍停留在意识形态层面和口头交流,在高中教学实践中仍普遍存在“重知识轻情感”,导致情感教育理解与教学实践行动差距较大。这种情况源于:(1)情感教育方法指导不足。情感领域本身的抽象和模糊,导致高中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课程目标的设置和挖掘远难以实施“双基础”目标;(2)“分数枷锁”束缚了情感教育,高中教师没有更多的时间学习情感教育的相关概念和方法,也没有更多的精力关注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正是由于缺乏情感教育,高中生经常出现情感问题,如学习兴趣不强、情感冷漠、缺乏集体热情、没有崇高的学习目标、只注重分数不注重培养等,加上单一的考试评价机制,使学生的不良情绪形成恶性循环,最终甚至人生观、价值观偏离或扭曲。
二、加强高中化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朱小曼教授在《情感教育论纲》中指出,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求、愿望和观点的主体与对象之间的关系。情感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情感领域的积极变化,产生新的情感,形成新的情感领域的过程。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要“注重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和高中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强调通过情感教育,让学生“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欣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培养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热爱家乡和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新课程的概念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突出有效性。所谓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尽可能少地投入时间、精力和物质资源,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培养和全面发展,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