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
实践人学范式下的高等教育管理注重教育管理范式的主导地位,倡导发挥个人创新精神和主动作用。与传统的经验式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和行政式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相比,参与式高等教育管理模式是基于教育管理的人性论研究。参与式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包括管理理念、管理体系(包括制度、规范、政策法规等)。在具体的管理实践中、管理机制、管理活动和具体的教育管理行为。参与式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实现了高等教育管理的创新和发展。
1.与经验型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经验型高等教育管理模式以个人或团体的管理行为和管理经验为基础,参与型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突破了传统高等教育管理经验的限制。与经验型管理模式相比,高等教育管理者的经验价值仅作为管理过程实践的一部分。一方面降低了对高等教育管理者经验的过高要求,另一方面突出了高等教育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高等教育管理实践中,参与式高等教育管理模式更能适应可能出现的新情况。管理经验是高等教育管理顺利进行的必要因素,但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目前,高等教育的发展面临着复杂的环境。一旦固有的经验管理与现实的环境局限性发生冲突,必然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
参与式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高等教育管理主体的角度看,参与式高等教育管理模式更有利于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在高等教育管理活动中,管理主体制度和策略的调整在激励或抑制教师和学生参与教育管理方面发挥作用,从而影响教育对象在管理中的表现,进而影响教育管理主体的状态。其次,从教育管理对象的角度来看,参与高等教育管理模式下的教育管理对象积极参与教育管理活动,不仅可以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和满意度,减少内部摩擦造成的决策错误,而且可以增强教育管理对象的成就感和责任感,激发其主动性和创造力。最后,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来看,在参与式高等教育管理模式下,教师和学生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当然,自我管理的基础是良好的教育环境氛围和教育管理平台。中国教育体系的逐步完善和当前科学文化的不断繁荣,促进了学生有效控制自己的愿望。在具体的教育管理活动中,师生的主要意识逐渐显现出来。
2.与科学的高等教育管理模式进行比较分析。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一方面为高等教育科学管理的现代化提供了研究手段,另一方面也对高等教育的科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现代科学教育管理无疑将大大提高教育管理活动的有效性。在高等教育管理实践中,高等教育管理实体逐渐开始采用现代科学管理手段,但在具体实施中也存在一些缺陷。运用科学的高等教育管理理论并不意味着实现科学管理。由于科学管理侧重于逻辑分析,高等教育管理实践包含了经验、情感、创造力等多种非逻辑因素。这些无法定量描述的管理因素使得教育测量、教育统计等现代方法难以量化。
此外,现代高等教育管理所追求的可预测性和确定性将使教育管理成为一种社会控制体系。高等教育的入学率、优秀率、毕业率、就业率等定量指标促使高等教育逐渐外在化,逐渐远离人们内心世界的真实性。参与式高等教育管理模式是在系统规则的前提下进行的,不仅明确了管理的具体职责和权利,而且提高了管理效率。同时,参与式高等教育管理模式不再是单向的自上而下,而是在遵守组织和程序的基础上,肯定个人生活世界的丰富性和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