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教育论文

参与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的内涵

参与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的内涵


在高等教育管理活动中,参与管理的要素主要包括管理者、管理对象、管理模式、管理目标和管理环境。这些要素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了不同的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要素都在不断发展和变化,这必然导致管理模式的逐步发展和更新。传统的高等教育管理模式主要有两种:经验管理模式和行政管理模式。其中,经验管理模式适用于教育功能相对单一的情况,产生于高等教育发展的早期阶段,主要用于有限规模的高等教育管理实践。在经验型高等教育管理模式下,高等教育管理者的经验、知识和能力在管理活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随着我国高校数量的不断增加和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教育管理行政干预的必要性逐渐显现。


现代高等教育管理融入了反映时代需要的教育实验、教育调查、教育测量、教育统计等手段,高等教育管理科学化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传统的经验型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和行政型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在时间顺序上相继出现,但在管理实践中没有更换和转型的问题。这是因为高等教育管理模式本质上反映了管理要素之间的关系。管理要素不会消失,而是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相应的联系结构。目前,在高等教育管理实践中,传统的经验型高等教育管理模式逐渐与行政型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相结合,形成互补。


教育的定位是对人类生命和发展的终极关怀。为了实现和实现“教育”的教育目标,高等教育管理必须依靠参与式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参与高等教育管理模式主要是尊重和反映教育管理对象作为理解对象和思维过程对象的定位,积极调动教育管理相关者参与整个教育管理过程,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管理对象的主动性、热情和创新。当然,参与式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并不排斥传统教育管理主体的作用,但与传统教育管理模式相比,参与式高等教育管理模式中教育管理主体的作用发生了重大变化,由教育管理的领导者向指导者转变。参与式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克服了本体论人学范式的缺陷,不再以学生为被动管理对象,而是借助还原论的思维方式,将学生演绎为“自然”的存在,实现教育管理活动的“生命存在”。因此,高等教育管理实现了对人的核心价值取向的回归。参与式高等教育管理模式是“以人为本”现代教育理念的具体实践,强化传统教育管理者的服务意识,尊重高等教育管理对象的主体地位,使教育管理对象不再被视为物化的“对象”,而是具有主观主动性的个体。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引导个人实现自身的发展和超越。广泛参与是教育对象全面发展的必然,也是高等教育关注个人价值的基本表达。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