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教育论文

基于人学范式的高等教育管理理念重构

人类研究的视角是“人”本身,在自然界和宇宙中对人类的社会属性、生理和心理特征以及人类发展规律有着全面的认识。教育管理的任务是培养具有自由独立人格的主体人,因此应倡导人本主义理念。然而,在教育实践中,存在着偏离人本主义的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在人学本体论范式的指导下,教育的初衷甚至被取代,导致教育成为“无人在场”,这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于人学范式的高等教育管理理念重构


本体论范式在人们的认知中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人学本体论范式的典型产物是尊重“理性人”,这是一种反对“生物人”和“自然人”认知的观点。“生物人”和“自然人”的认知强调人性的本质在于人性的某种属性,并将这种属性归因于人性的不变性质,作为人类发展的恒定规范。“生物人”和“自然人”是对人的单向分析。单向分析不可避免地导致人类分析的“物化”,而被“物化”的人则失去了生命的本质。人类活动与动物活动有根本区别。人类活动是自我创造性的,而动物活动受对象范围的限制。本体论范式利用有限的方式把握无限的人类活动,导致生活世界与主体人分离,人们失去主动性和创造力,成为对象,最终导致主体成为抽象的存在。在本体论范式的指导下,教育很容易使人抽象和片面,而忽视了人的丰富性和完整性。高等教育管理要充分发挥主体的主动性,充分展示人的价值,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人的观念,实现教育观念中人类学习范式的重塑。


与本体论范式不同,实践人学范式注重人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倡导人的主观主动性。在实践人学范式的认知下,作为实践主体的人是螺旋发展的存在,而不是作为“先验”的对象。个体人在现实中不是“同一”,而是一种多样化的“生成”,为人们对个体的认知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实践人学范式不再以断裂固化的眼光看待事物,而是超越了封闭系统和实体的刚度,回归了人们在世界上的现实生活。具体来说,它体现了以下特点:一是实践人学范式的出发点是“现实人”。从现实世界的角度来看,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人作为实践的主体,是具体而丰富的个体存在。其次,人的本质是在实践中产生的。世界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没有一种存在是固化的,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无限开放的。


在教育管理活动中,管理主体和对象都从事属于人的具体实践活动,教育管理的目标是培养社会发展的新一代人。人是教育管理活动的核心,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归根结底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体论人学范式在询问人本体存在的过程中注重对人本源的探索,而忽视了现实生活中的个人。实践人学范式让人们在高等教育管理活动中重新审视自己,指出“对组织采取消极抵制的态度不是人性,而是他们在组织中的经历造成的”。培养“人”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价值。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需要生成参与式高等教育管理模式。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