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教育论文

制定有效的德育宗旨

1 引言


教学质量反映了学校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反映了学校德育培养学生优秀思想道德的水平。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学校德育管理制约了德育教学水平的内外因素。在这方面,本文将分析德育管理的创新,以提高学校德育教学质量,确保学校教育的标准化和制度化发展,使学生追求真、善、美。


2 制定有效的德育宗旨


学校德育的宗旨是判断学校德育质量的依据和标准,可以为学生的德育工作指明道路,从某种意义上决定德育质量。因此,要制定有效的德育宗旨,有利于德育工作的有针对性实施,从而提高学校德育质量。


首先,学校德育的宗旨要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趋势,满足社会生活的基本需要。


其次,德育的目的是满足当前教学理念对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追求真、善、美。换句话说,德育的目的是深入了解学生对学校的意见或建议,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德育的目的,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从而为学生积极进取、接受教育、参与社会生活提供动力。


最后,德育的目的应适应学生的实际心理状态,既不低于也不高于学生的心理状态。德育目标的既定目标应在学生的发展范围内,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目标,在追求中获得意识。


3 创新德育管理机制


学校德育管理制度可以规范和规范学校德育管理行为,确保学校既定的德育宗旨的实现。长期以来,学校德育管理制度注重全体员工的主体性,往往忽视人性化的管理方法。换句话说,注重教师教学质量,忽视教师实施教育的方式和职责;规范学生道德素质,忽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否满足德育宗旨的需要;严格遵循制度管理,忽视相关人文情怀的有效结合,没有明确师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因此,要创新德育管理机制,使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共同参与学习德育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发展,全面提高德育管理质量。


首先,要建立全员教育制度,明确全体教职工的德育责任,充分发挥教职工在学生管理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建立教育考核机制,对德育实施行为进行监测考核,并与学习年度考核挂钩,营造学生管理全员教学环境。


其次,要建立“三位一体”的教育机制。所谓“三位一体”,是指以学生为主体,即学习贯彻全过程教育机制,充分利用家庭和社会的德育资源。学校要成立家长学校,建立家校联系,定期召开家长会议,对班主任和老师作出规定,定期或及时与家长沟通;学校还应与有关部门合作,优化校园周边环境,开展校外德育实践活动。


最后,要明确“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德育工作中大力倡导人性化的管理模式。严格要求教师以亲切、愉快的态度开展教育,积极营造团结互助、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认真贯彻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缩短师生关系,使教师成为学生的好老师和朋友;即使违纪处罚,行为也要遵循制度规定,以“理性、情感”的态度让学生满意惩罚,然后积极进行人文关怀,让学生认识错误但不失去信心和勇气。


4 创新内容培养素质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守法教育和道德伦理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因此,在制定德育内容时,要估计学生的年龄和个性,使德育内容更有针对性。教育要敢于面对现实社会,防止内容过于枯燥;同时,开展以触动学生心灵感受为目的的相关互动教学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从而保证学习德育的教学质量。


除了创新德育的宗旨、制度和内容外,还需要培养相关的德育教师。首先,教师不仅需要基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素养,还需要渗透相关的唯物主义哲学,提高教师的政治理论素质,引导学生发展科学世界观;其次,通过不断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或学校组织特殊技能培训和教师之间的帮助,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最后,教师应养成终身学习习惯,拓展知识面,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个性魅力,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为学生树立学习榜样。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行德育管理偏离现实生活,枯燥单调,导致学校德育质量相对滞留。因此,在德育过程中,学校要严格遵循现实生活,以素质教育为基础,积极创新教育管理,充分发挥德育教学资源的作用,确保学校教育趋于规范化、制度化,使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