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民族音乐的历史地位和价值
中国辉煌的音乐文化是各民族音乐文化相互融合、相互吸收、相互促进的结果。民族音乐为中国音乐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历史悠久的民族音乐记录了祖先的劳动表现,展示了人们的音乐创作能力,反映了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1.民族音乐是中国音乐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纵观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历程,从先秦到晚清的各个历史时期,民族音乐文化在中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纵观中国的音乐史,无论是有文字还是没有文字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音乐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流传下来。哪个时代的民族音乐文化交流频繁,哪个时代的音乐就会发展。中国的音乐史应该是包括民族音乐在内的音乐史。民族音乐在中国音乐的历史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没有民族音乐的中国音乐史并不完善。
2.民族音乐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如今,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文化不仅具有娱乐和审美的价值,而且具有其他史料不可替代的“逆向研究”价值。以现有民族音乐为基础,追溯研究音乐历史的方法,表现在乐器和器乐形式的研究和音乐本体的形式上。民族音乐不仅可以为音乐史的研究提供“逆向研究”的数据参考,还可以通过对民族音乐的研究,明确民族的民族关系和民族分化融合的历史进程。此外,许多少数民族的大规模史诗歌曲是民族文化的创造和凝聚力,是民族风俗信仰、社会组织、经济形态等因素的集中体现,在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二、民族音乐审美价值对公共艺术教育的启示
1.教学过程中的审美体验。对于中学生来说,通过音乐感受生活中美的哲学,感受少数民族人民崇尚美、追求美的圣洁情怀,以及简单的伦理道德观念和审美情趣,具有难以察觉的审美效果。这种来自民族音乐本身的内在吸引力,与人性一致,是任何其他形式的教育都无法比拟的。对于当地的中学生来说,学习家乡的当地音乐是母语音乐教育的体现,这将使他们更好地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形成保护和继承家乡文化的意识。对于在其他地方学习的中学生来说,这种学习将使他们开阔文化视野,了解当地丰富的艺术形式和丰富多彩的中国地区文化。
2.课外活动的审美体验。传统的民族节日文化包含了丰富的音乐活动,音乐都反映了强大的凝聚力,这是任何行政手段都无法比拟的。如果能充分了解民族音乐文化的深刻吸引力,自觉引入公共艺术教育课堂,或直接引导学生参与这些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节日活动,无疑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特别是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发挥一般思想道德教育无法达到的效果。
在中华民族文化社区中,各民族音乐具有独特的特点,不仅相互交流和借鉴,而且各自发展,形成了中国音乐文化盛开、姿态丰富多彩的场景。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审美价值和丰富的特点,为普通高校开展以“中华民族母语”为主题的公共音乐教育提供了独特而丰富的文化资源。许多外国国家在民族音乐文化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也为我们在公共艺术中开展民族音乐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经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