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是幼儿园教育内容的首要任务。中国有许多独生子女,祖先照顾孩子的现象非常普遍。因此,一些父母对保护孩子的意识太强,往往会无意识地“避免”一些安全问题。也就是说,让孩子尽可能避免危险的因素。儿童也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身体发育不完善,生活经验不足,对事物缺乏正确的理解,加上儿童好奇、活跃的年龄特征,使儿童更容易产生安全问题。然而,如何有效地开展安全教育是学前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我们让儿童从小接受安全教育,使他们了解必要的安全健康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学习自我保护技能。
注意安全教育的原则
(1)随机性原则
儿童的生活包含了丰富的教育机会,日常生活本身就是培养儿童安全行为的最真实的场所。我们随时抓住意外事件进行随机安全教育,及时抓住儿童生活活动中的意外事件进行随机教育。例如:喝开水时,发现一个孩子把杯子里的热水拿到水龙头下喝冷水,及时结合健康知识活动“喝生水会生病”。告诉孩子喝生水的危害,总是提醒注意孩子的安全,保护孩子的生命。
(2)坚持性原则
儿童的日常安全行为是不稳定和可变的,往往由于理解淡化或其他因素,迅速改变安全行为,因此,儿童安全教育应继续进行,往往不懈,如:安全教育模式作为幼儿园安全教育的重要手段,形成安全教育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即“每天开放前1分钟、周末前5分钟、节假日前30分钟”,对儿童进行安全警示教育。幼儿园结合自身特点、季节特点和安全事故规律,制定安全教育流程,首先预防安全事故,随时提醒儿童安全注意事项。
(3)趣味性原则
为了方便孩子顺利掌握安全知识,教师从孩子的身心和兴趣出发,灵活运用多种形式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注重教育的趣味性。比如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我们让孩子玩“公共汽车”游戏,让孩子扮演交警、司机、行人等角色。孩子们在“玩”中学会了遵守交通规则。我们也很高兴看到,在《3》中――在《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的指导下,许多幼儿园都在努力改变“回避”的安全教育策略,强调儿童的个人经验,鼓励儿童在体育活动中接受更多的挑战。让孩子们通过经验来学习自我保护。
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孩子的生命和促进孩子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让孩子不仅有知识,还有健康的身体和坚强的人生毅力,让他们更加热爱生活,拥有成功快乐的生活。我们有理由相信,幼儿园的安全教育已经从“回避型”转变为“体验型”,孩子们乐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