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教育论文

如何有效利用好文本,释放和升华学生的情感呢?

小学生正处于情感发展的重要时期。观察事物有丰富的情感色彩,他们的情感倾向也会对他们的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这是激发他们学习热情的情感基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语文教学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定位。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生活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有效利用好文本,释放和升华学生的情感呢?


1、新课的引入要有激情


学生的情绪非常丰富,教师应该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一点,在课堂开始时,让他们带着丰富的情绪进入课堂。所谓触景生情,人的情感总是发生在某种情况下。教材中的每一部作品都有其特定的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以及它想要表达的情感。因此,当学生正要接触作品时,教师必须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在充满激情的状态下进入学习。创造情境的方法有很多,比如美丽的导语、一首歌、一幅画或一段视频等等。例如,在教授黄果树瀑布时,为了让学生对黄果树瀑布有一个直观、全面、生动的理解,作者在课堂开始时播放了一段黄果树瀑布的动态视频。当黄果树瀑布的壮丽景象出现在学生面前时,教室里一片寂静。每个人都被这神奇壮观的自然景观所震撼,拥抱大自然的情感油然而生。这激发了学生的情感,让他们沿着这条情感轨道走进课文,走近黄果树,激发了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另一个例子是在教《最后的姿势》时引入的: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立即使汶川地区成为人类地狱。然而,在这短短的十几秒钟里,发生了许多感人的事迹。谭千秋老师用他最悲壮的姿势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大爱,用身体保护了四个学生。这是我们要学的第六课《最后的姿势》。在老师的情感导语中,学生内心强烈的崇敬完全被调动,致力于阅读课文、识别英雄、尊重英雄的学习。


二、文本分析要悟情


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情绪后,教师应引入课文的深入学习,将知识内化为学生独立思考的动力,提高学生理解语言的能力。情感深深渗透在文章中的每一个词、每一句话中。在欣赏单词和句子的教学中,要把握文章中的关键句子,明确深刻的内涵和意义,让学生“感受披文”,体验文章的“味道”,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比如《安塞腰鼓》,整篇全文都注入了一个“情”字,作者通过一系列赞美安塞腰鼓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在黄土高原上,一场多么壮丽、多么豪放、多么火爆的舞蹈爆发出来――安塞腰鼓!“不能容忍束缚,不能容忍束缚,不能容忍束缚。就是挣脱,冲破,撞开这么一股力量!“黄土高原啊,你生了这些生机勃勃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作者一下子把黄土高原的活力和灵魂表现得淋漓尽致,语言激昂,如大河滔滔,一泻千里。通过这些抒情,学生们可以理解,作者的“爱”不仅表达了对陕北高原土地和土地上生命的赞美,也表达了我们对伟大祖国的赞美,我们从陶醉中醒来,步伐雄厚,不断繁荣。还有很多这样的文章,比如九寨沟、《庐山雨雾》等文章中的遣词造句,都凸显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深刻理解,使语文学习更具语文气息。


第三,阅读课文要有感情


朗读是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情感的表达是朗读的前提,所以说“三分诗,七分读”。文章中所包含的感情不能用几句话强加给学生。只有反复阅读,学生才能体验到文章中要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内化为自己的情感。因此,在课堂上,老师不能停留在“单词和句子”的文章中,沉闷,但要有更多的情感指导,只要通过普通教师阅读和学生反复情感阅读,你就能体验到文章的艺术理念美,以及文章要表达的情感。比如《草原》是一部自然美、人情美、语言美相结合的感人作品。因此,笔者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对学生的阅读指导。通过引导,让学生在“阅读、思考、讨论、思考”的过程中理解文本内容,感受“草原空气清新,天空清晰”、“绿色”、“绿草原漂浮的白花”景色非常迷人,在初步情感体验的基础上,自我阅读、自我理解、美丽阅读理解、学生情感激发、阅读抑扬顿挫、情感表达,满足“正确、流利、情感”阅读要求,给人美的享受,师生自然陶醉在美丽的草原上。因此,充满情感色彩的教学语言和学生的情感阅读促进了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和和谐状态的形成。它具有吸引力,既能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又能使学生的情绪与教师和教材的内容产生共鸣,达到和谐的程度。它不仅能让学生从内容上感受知识,作用于感官,还能作用于心灵。


四、阅读拓展要寄情


语文学科的情感教育显然不足以依靠课堂教学,但也需要大大扩大情感空间,加强课外情感教育活动,使学生的情感得到维持。将课堂情感体验扩展到课外阅读和写作,通过广泛而频繁的课外阅读和写作,使学生不断加强情感体验,提高审美能力和审美兴趣。教师应采取多种方法进行指导,如组织课外阅读写作小组、写日记、周记、交流经验、批阅课外阅读笔记、指导课外阅读写作审美方法等。应定期组织学生举办一些专题讲座。专题讲座不仅能巩固语文基础知识,开阔学生视野,还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例如《红楼梦》、《三国演义》的美学讨论,以及唐诗宋词中各种情感的专题讨论。教室采用黑板报、墙报、简报等形式,结合语文教学进度,定期或不定期推出一些与课文相关的情感故事或名言,让学生经常受到情感的影响。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阅读比赛、古诗词背诵比赛、诗歌朗诵比赛、演讲比赛、作文比赛和辩论比赛。这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情感,而且通过阅读诗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汉语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自然成为学习的主人。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参观名胜古迹、英雄纪念馆等,让学生直接受到情感的影响。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和教育改革的日益科学化,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人的发展应该是全面的。教育不仅要培养聪明能干的人才,更要培养情感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一代人才。语文教师要有效利用文本,从课前备课、课堂教学、课外教育活动等教学层面加强语文情感教育,将语文情感教育与语文教学紧密结合,充分发挥语文情感教育的功能,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