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家庭教育策略在幼儿衔接阶段
作为家庭教育的主体,家长要做好这一阶段孩子的教育指导,让孩子更快地适应新环境。做好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不仅是学校的责任,也是家长的责任。家长在孩子上小学之前,应该为孩子的心理、学习和生活做好准备。
家庭教育应确保儿童在进入学校教育前的身心健康发展,为接受学校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每个父母都应该意识到,孩子能力的培养和习惯的培养,除了自己固有的能力特征外,更多的是后天环境的影响,这种影响是联系教育成功的关键。环境的突然变化肯定会导致教育困难,良好的适应性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家庭教育是一对一的,教育力量更加集中。因此,家庭中的幼儿园和小学衔接教育更值得关注。
1.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做好心理准备,加强孩子注意力的培养。小衔接阶段的孩子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在这个阶段,孩子只有15分钟左右的时间有意保持注意力,而小学的一节课是40分钟,这就要求孩子长时间保持注意力。因此,许多刚进入小学的孩子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甚至走得很低。在幼儿园,孩子们以游戏活动为主要学习形式,感到轻松愉快;然而,小学学习大多是单一的知识学习,孩子们会感到不舒服和不耐烦。研究表明,孩子们长期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因此,家长可以通过各种亲子游戏来训练孩子的注意力。
2.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做好学习准备,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当人们对某件事感兴趣时,他们会特别注意它,仔细观察它,深入学习和研究它。家长要注意孩子的一举一动,鼓励和肯定孩子的自主探索和学习行为,增强孩子的信心和学习动力,从而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家长要逐步引导孩子热爱学习,乐于学习,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家长要热情积极地对待孩子的问题,引导孩子通过各种方式独立探索问题的答案,引导孩子思考更多的问题,激发他们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欲望,养成探索的学习习惯。
3.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为生活做好准备。进入小学后,孩子的生活和教育条件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孩子们逐渐从依赖父母转变为独立完成一些事情。因此,要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独立能力,让孩子树立规则意识和安全意识,逐步提高独立生活能力,学会如何照顾自己。在孩子上大班的时候,家长要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作息时间表,合理安排生活和学习时间,让孩子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时间。在制定时间表的过程中,家长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先安排学习时间,让孩子牢固树立完成作业后才能玩耍的观念,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家长要教孩子掌握一些生活技能,比如穿脱衣服、刷牙洗脸、整理书包、保管物品等。
家长要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注意观察孩子的言行,立即制止不良习惯,教会孩子怎么做。对孩子的鼓励和惩罚要适度。鼓励和惩罚不是目的。目的是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和独立性,使他们在幼儿衔接时期顺利过渡。
4.加强与学校的沟通,为儿童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家长要及时与老师沟通,了解孩子的学校情况,配合学校老师对孩子进行教育,促进孩子的发展进步,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在与学校沟通的同时,要积极向孩子反馈沟通信息。比如老师反映孩子在学校注意力不集中,上课坐不住,所以家长要多和孩子在家里玩一些有助于提高注意力的游戏。训练注意力一段时间后,与学校老师沟通,了解这段时间孩子在学校的注意力是否增强。通过与学校的沟通,及时帮助孩子纠正缺点,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幼儿衔接阶段。
5.注重为孩子创造更多的交流和活动机会,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有利的平台。进入学校后,儿童交流的范围也扩大了。为了让孩子适应这种环境,更好地与老师和同学沟通,家长应该特别为孩子提供与他人相处的机会,锻炼他们的沟通能力。在工作日,你可以邀请孩子们在家玩耍,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交流场所。对于业余时间的利用,家长可以让孩子根据孩子的兴趣参加一些兴趣小组或培训班,这不仅丰富了孩子的课外生活,也为孩子提供了活动和与他人交流的机会。为了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一个有利的平台,家长应该为孩子创造更多的交流和活动机会。
综上所述,儿童在幼儿衔接时期具有特殊的发展特点。在此期间,家庭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对儿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一时期,是家长应该关注的问题,也是我们在长期实践和学习中应该逐步完善和探索的新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