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世界各国职业教育水平设置、多样化和层次组合的分析,可以发现我国职业教育水平结构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我国从低级到高级,包括ISCED 2、ISCED 3、ISCED 4、ISCED 5B全部四级职业教育。其次,在组合方式上,我国职业教育的层次结构是ISCED 2+3+4+5B模式,从这个角度看,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独立的职业教育体系。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曲折发展,我国建立了涵盖初等、中等、高等职业教育的层次体系。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国职业教育在层次结构的多样化和完整性方面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这也可以说是我国职业教育层次结构的比较优势。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职业教育水平结构是世界上最好的,因为对教育水平结构的考虑取决于其外部适应性和内部联系的发展[2]。在这两个方面,我国职业教育水平结构仍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我国各级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不能充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技术短缺问题”是明显的表现;其次,我国职业教育的联系和灵活性不够,学生难以在不同的教育水平和类型之间进行转变,表现在中等职业教育与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灵活转变;第三,我国职业教育在高水平发展上受到一定限制,体现在我国高等教育水平只有高等职业教育,这种情况持续多年,直到目前,才刚刚进入相关政策问题。澳大利亚和德国一直以职业教育的发展而闻名,已经发展了完善的本科以上职业教育。
在未来的发展中,为了提高我国职业教育的整体竞争力,建立更完善的中国特色,达到世界一流的职业教育体系,一方面,我国应借鉴澳大利亚、德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加强职业教育结构的内涵发展,建立不同层次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灵活沟通的“立交桥”;另一方面,在现有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基础上,加强技术应用型本科等更高层次职业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