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教育论文

设置反映社会和学生需要的课程

根据社会和学生发展的需要,编制课程和教材


董伟川认为,我们的课程来自外国。外国课程是根据社会的需要而产生的,也是根据社会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变化的。由于工业革命的需要,现代课程越来越详细,但这种设置也有其缺点,即学生很容易进入角落,看到树木看不到森林,所以一些国家开始要求课程综合化。我们需要进行计划建设,同时引进课程,但也要考虑到我们的实际需要。


(1)从生活出发,设置反映社会和学生需要的课程


美国教育家杜威强调,学校教育应该与儿童自身的生活和社会生活有关,教育应该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董伟川强调,结合现实,不复制西方的教育理念。然而,董伟川认为,杜威的这些观点反映了教育体系和教育理念的本土化要求。从社会的角度来看,课程应满足国内文化和社会的需要,设置反映我国民族文化和培养国内建设人才的课程,包括自然科学、语言、劳动技术、公民道德、军事等。


从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角度来看,课程应该能够使中学生“负担得起”,科目应该简单,并“在简单中发挥全面的沟通作用”。因此,他提出,新课程应具有地方化、注重地方建设、适应生活需要、配合实践、考虑入学需要等五个特点。


(2)教材本土化,灵活编制和应用


为了将“外国八股”转化为适用的教材,董卫川总结了三种教材编制方法:混合、单元、螺旋。其中,单元编制方法与我们现在提倡的主题课程相似,可以将分散的知识总结为中心,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广西国立中学自然科学第一学年教科书中的“衣服”是一个单元,功能、原材料、纺织、洗涤和染色课程是一个小单元。通过“衣服”的主题,整合物理、化学、植物、卫生等相关知识,使教学更符合现实生活的需要。


教科书也应该灵活使用。董卫川认为,教科书是教学工具,而不是圣经,教师必须从生活的角度看待它,注意教科书内容的灵活使用和教学时间的灵活处理。教学也应该前后呼应,左右照顾。螺旋安排使教科书不可避免地重复,“重复不是问题,重要的是教师是否可以前后呼应。教学前,可以为后面的教科书保留地步,教学后,可以呼应前面,以获得预览、复习和联系的效果。”此外,教师还应注意打破课堂作业与课外活动的二元对立,注意收集资料,补充教材的不足,制定教学计划,有目的、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在非常时期制作教学工具,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