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艺术类大学生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创新思路
作者举办了各种形式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一般来说,艺术大学生更接受这些教育活动,一些活动也取得了良好的影响。笔者认为,要开展执行力强、参与度高、效果显著的传统文化教育,需要拓宽思路,改变教育形式。
1 传统文化教育在艺术类大学生中的优势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艺术类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很高。调查数据显示,201名学生选择“传统文化对个人艺术创作(或日常作业、作品)概念有一定重要影响”,占90.1%。传统文化是艺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类大学生接受过系统正规的专业艺术教育。与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他们更善于发现传统文化的美。因此,在艺术类大学生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具有独特的优势和较强的示范作用。
2 选择独特的元素,从新的角度开展教育活动
传统文化浩如烟海。如果一般开展宣传教育,往往是必不可少的。笔者以学生党支部活动为载体,开展了以“谨慎独立、反思、个人修养”为主题的专题教育讨论活动。以曾子命名的“我日三省我自己”,开展自我反省教育,以孔子“我十有五,志于学习,三十而立,四十而不迷茫,五十而知命运,六十而顺利,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开展不断提高自身修养的教育。这种反思和提高自身修养的教育活动,可以深入到每一位参与者的心中,取得极好的效果。在这些教育活动中,笔者真正体会到了“真正的教育是一种与心相印的活动,只有发自内心,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的真谛。由此可见,传统文化教育的“大而全”不如“小而精”,可以选择其中一个元素进行放大、拓展和激励,往往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3 以现有的教学形式为载体,从课程和学分的角度激励参与
笔者曾申请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为主题的校级开放实验项目,艺术类学生报名相当热情。这种教育形式的创新性和优势在于,它与学校组织的教学活动紧密结合,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正常的教学活动中,逐渐改变了一些学生心目中“传统文化教育只是学习之外的东西”的思维定势。而且,这类开放实验项目的成果以微电影、图像集、漫画集为主,符合艺术类学生的专业特点。在达到传统文化教育目的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锻炼专业技能的平台。
4 结合暑期社会实践,加强宣传,扩大影响范围
暑期社会实践的主要优势在于,活动在假期举行,学生们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调查和研究。2013年,我组织了一个以“传统文化访问”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小组,组织6名学生前往贵州省安顺平坝县天龙镇,参观了有600多年历史的屯堡文化。经过一周的实地考察、采访和调查,最终形成了视频、报告等结果,开学后展示了结果,取得了优异的效果。在实地考察过程中,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实时报道,观众范围大大扩大。作者还被评为校级暑期社会实践的优秀导师。在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中,作者将继续组队到河南进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和访问,艺术学生的注册非常热情。可以看出,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结合适当的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扩大传统文化在艺术学生中的影响范围,而且可以使传统文化教育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