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特殊教育听力技术人员发展现状
台湾没有教育听力学家,学生所需的听力语言相关服务由各县市的特殊教育专业团队提供。由于缺乏专业团队服务的事先规划和整合,听力服务遇到了许多瓶颈(王南梅, 1999年)。香港还全面实施了弱听力儿童咨询服务。政府成立了康复专员,负责制定各种康复服务政策。政府还设立了教育协调和教育委员会制定和实施改革政策(季佩玉、简栋梁、程益基,2000)。
目前,我国聋校只有(学科)教师的单一编制,没有听力技术人员,没有考虑到聋校教育的需要。此外,没有特殊教育听力服务的相关法律,也没有具体规定听力服务的内容;然而,有关部门已经意识到并开始积极改善听力服务落后的局面。1998年,我国开展了聋校实验合作项目。经过多年的实验探索,建议增加聋校专用仪器设备,初步建立有效的规章制度,确保这些设备的有效使用,并提出教室配备集体听力设备、专业兼职技术人员、特殊教育教师听力基础知识培训等要求,为今后国内听力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具体措施(李宏泰,2007年)。
聋人学校教师的编制应当建立由学科教师、语言培训教师、教师和技术人员组成的教师和技术人员队伍。目前,我国聋人学校只有(学科)教师的单一编制,对聋人学校教育缺乏重要的服务项目。
在我国31个省份中,省、市(地)康复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只有3011人,大本以上学历只有339人。受康复理念和人才因素的制约,我国官方公布的聋儿康复率仅为24.9%。
令人欣慰的是,自2004年华东师范大学开设中国第一个言语听觉科学专业以来,学校相继开设了相关专业。培养目标是从事听力学及相关领域耳聋预防、听力言语康复、科研助听、教学、听力设备研发等人才。
从以上方面可以看出,听力技术对聋人整体发展的重要性。为了促进聋人儿童享受综合教育的最佳发展,聋人与社会的融合、聋人的职业发展和听力技术是必不可少的项目。听力技术人员向教师提供与教学班每个学生的听力测试和听力补偿材料,共同制定听力损失儿童听力语言培训计划,提醒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听力损失儿童剩余听力注意事项,通过合作教学使每个学生获得最大的发展潜力。因此,了解特殊教育听力技术人员的角色和发展非常重要。
2 国内外辅助听力系统的发展和方向
对于聋人来说,直接缺陷表现在听力丧失上,导致心理、学习、社会、职业等方面能力的减弱或丧失,也严重阻碍了聋人的正常生活。因此,辅助听力已成为最迫切的康复要求。放大声系统的选择是听力康复过程的关键组成部分。放大系统的选择性能多样,不仅限于助听器。目前,助听器、人工耳蜗和FM系统是我国聋人常用的辅助听力装置。至于辅助听力系统(Assistive Listening Device,以下简称ALD)是一种可以促进日常生活中听觉活动的听力系统。ALD可以提供助听器功能较差的地方,但辅助听力系统在中国的应用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