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教育论文

为民族音乐教育体系的建设铺平道路

20世纪初,由于“欧洲音乐中心理论”思想的影响,中国音乐教育从基本音乐理论到和声音到曲式分析完全复制了欧洲音乐教育体系模式,忽视了民族音乐教育体系的建设,经过一百年中国音乐教育的得失分析,中国提出了“建立民族音乐教育体系”的宏伟理念。


那么什么是民族音乐教育体系呢?简单地说,民族音乐教育体系就是把民族音乐引入学校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的基础上构建学校音乐教育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为保护民族音乐做出了巨大贡献。保护和重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思想和行为早已存在。真正提出将民族音乐纳入学校音乐教育体系,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本文将对这一时期民族音乐教育的发展进行回顾。通过对这一时期的回顾,把握民族音乐教育发展的背景,进一步明确民族音乐教育的发展方向,发现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讨民族音乐的传承。


在政策方面,为民族音乐教育体系的建设铺平了道路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在西方音乐和港台流行音乐的影响下,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新一轮的危机。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教育政策法规,明确了民族音乐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的地位,为民族音乐教育体系的建设铺平了道路。


1979年颁布的《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试行草案)》首次涉及音乐教育的文化遗产价值,指出:“通过音乐教学,学生应热爱祖国的音乐艺术,熟悉民族音乐的语言。”①


1988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音乐教学大纲(初步草案)》,在教学目的中指出:“(2)让学生了解民族音乐,热爱祖国的音乐艺术。通过欣赏,学习优秀的中外音乐作品,注重民族民间音乐的学习,使学生热爱祖国的音乐艺术,增强民族自豪感。”


1992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音乐教学大纲(试用)》,对音乐课的教学目的提出了明确要求:“了解中国各民族优秀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②。


第六届全国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于1995年在广州举行。会议的主题是“以中国文化为母语,充分发挥音乐教育在国家素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在这次会议上,许多学者讨论了民族音乐教育,如赵宋光的《唱名谱的历史沉思》、王耀华的根深深扎根于中国土壤:以中国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冯光钰的《国民音乐教育与中华文化母语》、樊祖荫的《中华文化母语与专业音乐教育》、修海林的《音乐教育共识,跨世纪选择》、关建华的《20世纪末世界文化发展与国际音乐教育》等。这次会议在音乐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首次提出“以中国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首次将民族音乐的保护和传承引入学校教育讨论,逐步形成了以学校音乐教育为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基础的共识。


随着社会各界对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视,教育部于2001年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规定了“音乐教育的文化传承价值”。文件指出,“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的结晶。通过学习中国民族音乐,学生将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中国民族音乐传播的强大凝聚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通过学习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学生将拓宽审美视野,了解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热爱。”③这份文件的发布可以说是中国音乐教育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提高了对音乐教育价值的认识,进一步巩固了弘扬民族文化的理念。


200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全国代表大会也对民族文化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提出“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首先,认真挖掘和完善祖国传统文化的有益思想价值。二是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第三,以各种方式宣传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要做好中小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各学科课程应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④


2008年2 1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京剧进入中小学课堂试点通知[教育体育艺术(2008)2],通知指出:“为了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我部决定将京剧纳入九年义务教育音乐课程。”该法律法规的颁布进一步表明了国家对音乐教育文化遗产价值的认可。


通过梳理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相关政策法规和会议精神,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一直非常重视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并逐步确定学校应承担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责任。


热门期刊